酷小说

第六章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第6页)

裴氏闻讯大惊,及时赶到,阻止住了儿子的鲁莽行为。

那位险些被杀的“杜二”

就是杜甫,杀气腾腾的节度使,便是杜甫的好友严武。

杜甫视严武为知音,但大权在握、暴戾恣睢的严武,并未对杜甫投桃报李,而是居高临下以近乎施舍的态度与杜甫交往。

他仅有一次尊称其“杜拾遗”

,平时人前人后直接喊他“杜二(杜甫行二)”

后来,杜甫对严武也针锋相对。

久而久之,两人一度矛盾尖锐。

正巧,曾经担任过严武助手的梓州刺史章彝,因为一件小事得罪了严武,而章彝曾照顾过杜甫。

酒后的严武一时戾气上头,欲借口把杜甫和章彝一起处死,于是就出现了剑南节度使府衙大门口那一幕。

严武既能挥刀杀敌,又能提笔赋诗,一《军城早秋》“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既能挥刀杀敌,又能提笔赋诗。

但是,倘若他真的酒后杀了杜甫,恐怕要留下千古骂名。

宝应元年(年)四月,唐玄宗、唐肃宗父子时隔十四日相继去世。

七月,严武被召回京,入为太子宾客,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临行前,二人秉烛夜谈,把话说开。

他们彼此都清楚,狠话都是在酒后,哪有深仇大恨?于是,恩怨一笔勾销。

随后,杜甫离开成都,漂泊

在外将近两年。

公元年春的这场杀身之祸,是杜甫在蜀中一次劫难。

除此之外,杜甫在这里还是收获过欢乐的。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宝应元年(年)冬季,唐军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

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相继投降。

正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此诗一扫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诗句如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杜甫当时自内心的激动,千年后透过文字依旧能让读者体会到。

明末清初着名学者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

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快诗也”

广德二年(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也回到草堂。

七月,严武率兵西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