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技术人员手持遥控设备正在进行飞机模型操作使其腾空。
小飞机模型几乎完美地复制了真实飞机的样貌,除了尺寸上的差距外,在其它方面与实物相当接近。
那位技术负责人正熟练地控制着模型飞机的动作,一旁则有其他几位技术人员在记录相关数据。
他们时而核对数据以保证准确性。
“还需要改进螺旋桨,不然如果是实机那么大的话,根本无法起飞。”
“动力部分也要考虑到,因为我们现在的模型比较小才能够飞行;若是应用以往开的引擎,肯定不行。”
“现在收集到的数据大致符合我们的预想。
仍有些地方需微调,但确实进步空间仍然存在。”
几个核心技术人员正在探讨这个小型模型飞机的改善事宜。
他们轻声交谈,尽量不影响正在另一边潜心绘制方案图的同事。
这一幕,苏辰看在眼里,不由兴奋异常。
这是早期的小型无人机?类似于大疆的未来产品?
尽管苏辰明白这种推测过于大胆;现代技术尚不够成熟,不足以造就无人机的实际运用;即便形态上相似无比,现阶段最多也只能算作原型阶段的成果而已。
但这依然不能减少苏辰内心对于这一项目的兴趣与期待:如果自己能够在当下解决无人机的设计制造问题,那么对于之后的展趋势无疑有了更充分的准备和把控机会。
带着几分激动,苏辰向这位操控员问道:“这东西具体是个啥?”
该工程师解释道:“这就是个原型机,我们现在没法立即制作大规模版本的飞机制作,于是想出一个替代法——按照相应比例打造了一个迷你型的模型并利用了航空部门共享出来的卫星遥测信息来测试。”
起初的意图自然是直接制造一个较大型号,然而因牵扯众多因素及资源限制未能实施;
于是这个工程师独出新招,先制成了这样一个小规模版进行试验。
由于两者在实际效用和数据获取方面的表现差距有限,他们决定在未上报苏辰的情况下就着手于迷你型飞机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当见到苏辰前来询问情况时,这位技术骨干丝毫不显紧张,毕竟苏辰已经赋予了足够的自主决策权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若研究过程中每次变动都需要逐级报告,恐怕什么都难以开展;正是基于这一考量,在面对领导咨询之际,他显得从容不迫。
如他们解释所说,目前看到这款飞机实际上只是一个初始原型,并没有实现苏辰想象中的先进无人设备,而操控范围估计只有数十米而已。
但这些都是假设性评价罢了。
诚如预期般,他们设计出来的这款迷你机型无法胜任真正的无人机功能。
他的心里涌起一丝失望,但很快转念一想,现了新的可能。
尽管这个小型飞机模型并不具备无人机的实际功能,但也为今后的展方向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信号。
苏辰决定以此为契机,组建一个无人机的研团队。
把具体的开工作交给手下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后,他有信心看到实质性的突破。
因此,尽管面对技术难题,苏辰并没有失去信心,他知道,攻克无人驾控系统的难关绝非朝夕可为。
看见苏辰的关注,那位负责研的技术人员兴奋地说:“只需要控制这个小型设备收集的飞行信息就可以直接应用到全尺寸机型中,相信不用多久,同样的方法就可以帮助我们将更大的飞机也打造出来!
您看,苏厂长,您对我们是不是更有信心了呢?”
听完,苏辰赞赏道:“不错的想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