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成问王安道:“今岁几何?”
王安:“年三十二。”
公孙成:“汝岁长于我,可否与兄称之?”
王安:“听悉长史之言。”
公孙成和王安行至汝阴郡洨县。
草草望去县内空无一人,民房破败不堪,县府内大门无踪,院内枯草相缠,走进县内只有三户流民依居于此。
见到王安和公孙成二人及身后百十卒,惊慌失措欲越墙而走。
公孙成命卫亲和章亩将此中一精壮人捕获,押至公孙成马下。
公孙成和他:“你可知县府内,县令何在?”
这个人连忙摇头,言匈奴语。
公孙成到:“此人乃胡人也,不通晋语,难以交流。”
这时王安下马用匈奴语和此人交流。
二人沟通完后。
王安告诉公孙成:“此人名綦毋必。
随公师藩起事,公师藩被平。
跟汲桑起事,汲桑被灭。
又随苟曦,苟曦又被石勒所灭。
部众只能各自流散,他到这里时,县内已经空无一人。
他走遍周围县府,后面觉得只有此处可以安宿。”
公孙成诧异的对王安道:“兄会胡语?”
王安道:“吾父本匈奴人也,劫晋人县令之女为妻,后随母姓。”
公孙成听后道:“成无它意,王兄莫怪。”
王安:“无妨,吾自三岁起便不知父之生死。
乃母日夜为人采桑织布,方才得存。
刘渊屠河东郡时,母尽财钱将我托付于城中避难者。
至今不知母亲所踪。”
公孙成随后给此人衣物及干粟,此人拜谢王安和公孙成手牵公孙成马缰请求牵马,公孙成准许。
公孙成想起当年南下避难时就是因为河东太守路述战死,父亲才携家眷南遁。
不禁叹言到:“下荒芜至此,不知何日北还。”
众人进府内搜寻,搜寻一时在庭内破匾中找到一本簿册。
簿册灰有半寸之厚,待清理稍净。
翻到第一页写道:太康七年臣杨玄得计县内户三千口,田五千亩。
然后公孙成翻到最后几页写道:永嘉元年户一千,郡太守再次征兵应东海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