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延淳便应承下来,道,“永定侯上了致仕的折子,永定侯世子也是个稳当人,他家长子亲事未定,我瞧着,那孩子不错。
大哥与永定侯世子既为郎舅之亲,温安与世子之子也是表兄妹。
待日后,温安之子亦有爵位可承,倘你们愿意,朕便做这个媒人,如何?”
穆延淳把方方面面都说到了,晋王自是欢喜,笑道,“陛下做媒,也是温安体面,臣兄再无二话,还得谢陛下一杯媒人酒。”
穆延淳一乐,与晋王说起西宁关的事来。
西宁关不是太平之地,当初,穆元帝把长子封于晋地,不得不说,亦是对长子的信重。
今诸王就藩,穆延淳最不放心的,也就是西宁关了。
君臣二人说了半日,及至中午,穆延淳留晋王共用午饭,兄弟之间其乐融融。
穆延淳回头同谢莫如说了给温安郡主与永定世子之子赐婚之事,谢莫如颔首,“果然极般配的亲事。”
穆延淳给人恩典向来是不小气,当然,他夫妻二人做得这留太妃藩王世子于帝都之事,也颇够看的了。
穆延淳召来永定侯说了些贴心话,主要是赞扬永定侯这辈子功绩的,虽然永定侯打过败仗,但这是个稳妥人,后来也立了战功,挽回了尊严。
如今人老了,要致仕让爵,于情于理,穆延淳都会给永定侯府该有的体面。
论完了永定侯这辈子的功绩,穆延淳就问了永定侯嫡长孙的亲事,然后说了做媒的意思。
说来,开始穆延淳没说明白,还叫永定侯心下一荡,以为陛下要把昕哲公主许配给孙子呢。
一想至此,饶是永定侯这把年纪也有些飘飘然了。
然后,听到穆延淳是要给长孙和温安郡主做媒,永定侯那颗荡漾的老心方恢复了平静,但面儿上仍是极激动极感激的,虽不是公主,郡主亦是体面哪。
永定侯谢了穆延淳赐婚,高高兴兴的致仕回家了。
他们这些世袭侯爵府,袭爵是重中之重,在此际赐婚,可见儿子袭爵是没问题了。
就是孙子的爵位,只要孙子不犯蠢,将来袭爵亦是十拿九稳。
穆延淳所赐这桩亲事,谢皇后都说好,至于晋王妃,闺女嫁给娘家侄儿,她更没意见。
当初晋王妃也考虑过娘家的,只是,二闺女原本定的是婆婆赵太妃娘家赵国公府的亲事,后来赵钦死了,这亲事自然作罢。
赵家亲事,晋王妃十分不乐意。
后来她考虑过娘家永定侯,又怕婆婆多心,方则没提罢了。
今陛下赐婚,委实皆大欢喜。
当然,至于婆婆欢不欢喜,那就不晓得了。
晋王妃也不在意了,反正都是陛下赐婚。
晋王妃少不得多见一见侄子,觉着侄子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因穆延淳赐婚,且,永定侯致仕,穆延淳也做足了挽留姿态,君臣二人来了个三辞三留,最终,永定侯体面致仕让爵,自己升为老永定侯颐养天年了。
自己儿子也顺利袭爵,连儿子给孙子请封世子之事,穆延淳也一并允了,故此,永定侯府称得上三喜临门。
晋王妃见娘家体面,对新君夫妇的不满也消减了些。
她也想明白了,让儿子留在帝都也好,待儿子生了孙子,争取求个恩典,让孙子与皇孙一并念书,培养感情,也不赖。
事情就是如此,你往好里想,看到的就是好处,往坏里想,看到的就是各种悲催。
太妃留宫之事顺顺利利的确定下来,穆延淳还私下谢了妻子一回,道,“要不是你提这事,我再想不到的。”
谢莫如,“陛下待人宽厚,凡事都往好里想,陛下偏儒家一些。
我则习惯了凡事往坏处想,故而,凡事喜先留后手,偏法家一些。”
穆延淳揽住妻子肩头,笑,“所以才说我们有夫妻缘。”
又感慨一回,“父皇的眼光当真是极好的。”
“是啊。”
谢莫如也笑了,心胸对于一个帝王至关重要,一个有心胸的帝王要胜过一个惊才绝艳而心胸狭隘的帝王。
此事解决,夫妻二人在凤仪宫什么都没干,就倚着凉榻,高高兴兴的喝了一下午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