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二位王妃嘴上不说,心里倒乐见此事。
但,突然听丈夫说要把儿子留下,齐王妃还好,她嫡子的数目虽不及楚王妃,但也比晋王妃这只有一个嫡子的强许多。
晋王妃才是催心肝呢,就这一个儿子,难不成还要留在帝都,自己与晋王带着一屋子侧妃庶子去封地不成?
晋王妃顿觉被人摘了心肝。
赵时雨还得极不放心的叮嘱晋王一句,“勿必要同太妃娘娘说,一定要好生服侍太皇太后,把太皇太后服侍好了,将来必有美名。
但,若有个万一,不要说贵太妃一辈子的名声完了,连带殿下也必要受到牵连的。”
赵时雨没有谢柏的乐观,谢柏的判断是建立在对谢皇后了解的基础上的,但赵时雨对谢皇后的观感明显更加严酷。
赵时雨甚至怀疑让诸太妃留宫是帝后二人设的连环套。
所以,既是要留宫,必得将太皇太后服侍的无微不致方好。
不然,倘太皇太后有半点不是,非但太妃要葬送进去,连带王府也要不保。
所以,像那种把太皇太后照顾死,然后,着紧与儿子团聚的事,最好是想都不要想,那会正中帝后下怀。
晋王也知这其中轻重,道,“你放心吧,我会进宫与母妃亲自说的。”
晋王这里与齐王达成一致,晋王妃就开始在府里哭天抹泪,晋王道,“你看你,你要是不愿意,那让大郎留下。”
晋王长子为庶出。
晋王妃舍不得儿子,但更不能让庶长子留下,拭泪道,“我还没与儿子分别过呢,还不让人哭一哭了。
齐王府留下世子代齐王尽孝,咱们大郎虽好,但若让大郎留下,置二郎于何地呢。”
晋王叹气,道,“在家哭一哭就罢了,把二郎留下,母妃那里也能多几分开心。”
晋王妃点头,“我晓得。”
以前可看不出谢皇后是这种心肠来啊,以前谢皇后不都是修桥铺路做善事的么,如何突然这般不近人情起来,要生离人家父母妻儿呢。
晋王妃深觉看错了谢皇后,尤其诸公主王妃在谢皇后这里说话时,大家说到诸太妃在赵谢二位太妃带头下上书请旨,请新君恩准他们留在宫里,继续服侍太皇太后,以尽为人媳的责任。
这道上书先呈到谢皇后这里来,谢皇后转交陛下,陛下示以百官,百官称诵太妃们贤良,然后,陛下大赞诸太妃品行,除了言语上的赞美,陛下也来了些实际的,直接太妃太嫔集体大升迁,如赵谢二人都是贵太妃,如今升为皇贵太妃,余人皆是上升一级,各供奉自然也要按品阶升上来的。
是的,最终,太妃留宫之事,是太妃们自己上书请求的。
既成全了自己的美名,也未令新君的违逆先帝遗言的为难。
当然,新君给太妃太嫔集体升职,也稍稍安慰了太妃太嫔们那颗酸楚老心。
谢皇后在凤仪宫说到此事时都说,“皇贵太妃她们时时不忘贤孝美德,当为我等表率。
我想着,如今出了先帝的孝,皇贵太妃们升迁,眼下几位王妃都要随藩王就藩的,太皇太后那里不好打扰,老人家也怕吵闹,不若在我宫里开几席酒,咱们热闹一回。”
大家自然都说好。
楚王与楚王妃商议之后,也是把世子留在了帝都,楚王并不担心,他与新君关系极佳,何况,如今细思量,将世子留帝都也是一件好事,现下让世子与新君关系处好,将来袭爵便是顺理成章了,就是他们藩王,也能了解帝都消息,省得离了帝都便闭塞起来。
楚王还选了几个心腹留在帝都辅助儿子,当然,也拜托五弟夫妇,多照顾儿子,该打打该骂骂,有什么差使,只管交给这小子去历练什么的。
连穆延淳都想着,要是哥哥们都像四哥这般善解人意就好了。
虽然哥哥们不都善解人意,但该做的,也都做了。
穆延淳也松了口气,不得不说,把太妃世子留在帝都,穆延淳亦所乐见。
就是太妃们想着孙子在帝都,心下少不得多了几分安慰。
该给的恩典,穆延淳一样不少,譬如,去藩地得建王府,便一家拨了十万两银子。
这银子不是很多,如果想建什么奢侈王宫,那是不够的,但当年穆延淳就藩闽地,他的闽王府也不过这些银两。
还有,大哥家二侄女的亲事,穆延淳也问了晋王,穆延淳道,“要是大哥你有相中的人,与朕说一声,朕好赐婚,二侄女亲事也体面。”
晋王也很关心二女儿的终身大事,道,“王妃也是挑花了眼,今儿觉着这个好,明儿觉着那个好,我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不如陛下给我拿下主意吧。”
穆延淳道,“咱们温安这样的好姑娘,嫁谁是谁的福气。”
晋王笑,“那我就把这丫头的亲事托给陛下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