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时局不稳,也没有多少人有闲心再大规模的放烟花,尚有富足的人也宁愿在这种时候屯粮。
吃完饭后,那代表着栗因已经正式的十六岁了。
刚才在前堂的时候栗母还在感叹,在十六岁,栗母已经是栗秦氏了。
栗因又算了算,中学毕业的年底,她就十八了。
按照栗老太爷和栗父的讨论分析,在加上海外栗真的建议。
她估计不会在国内上大学了。
一来是国内必定会运来一场巨大的战争来完成统一,天下分就必合,这是逃不开的,再加上外族入侵,动荡是分不开的了。
二来就先下教育的质量来说,选择留学也是合理的。
甩开这些,栗因不再想。
守完岁后就回到屋里休息了。
第二日清早,栗因早早的起来了。
没想到本来在天津没有什么亲戚的栗家却要来个客人。
“听说是栗老太爷的姐姐的孙女。
好像叫冯潇雅,算起来也算姑娘的表姐了。”
早晨在前堂打扫的林嫂听到了这个消息,还觉得奇怪。
但是栗因听到就知道了。
这不就是上次去北平时听栗父说了一句的栗老太太南嫁女儿的孩子。
来者是客,何况只是先写了信。
要到这还得要几天,到时候栗因去了徽州,能不能见面还是另一说。
初一是走亲戚的日子,栗家在这里只杨家和张家,张家因为栗因的事情有了嫌隙。
那就只有杨家了,平时栗老太爷一般去爱去这种,但是好久没和他杨老兄喝几口,也索性准备一起去了。
“太爷,老爷,有客人来了!”
林嫂从前面进来,身后还跟着一男子。
刚准备从侧门进去的栗因脚步一顿,长衫短发,桃花眼薄唇,正是张家二叔——张玉津。
津地·离别
张玉津笔直的站在堂内,堂上只有栗老太爷坐着,栗父早早的去了报社。
本来今日也是老太爷惯例教习栗因诗文的时候,没有想到还有这么一位客人。
不过老太爷年轻时也是在朝廷上临危不乱的,现在表面上也没有什么情感流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