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市场出售动物,必须持有检疫证。
当地农牧部门有权进行监督检查,禁止患病动物及危害人畜健康的肉食品上市;
遇有患病动物则进行隔离、消毒、治疗或扑杀处理;
对未预防注射的动物进行预防接种。
另一种是动物出售或移动检疫,是各类养殖场的动物在出售、转场、对换、参赛等离开养殖场时,由养殖、收购等有关部门与当地检疫机构配合进行的检疫。
除了上述两种检疫外,养殖场各自进行的定期检疫虽然不是为了商品贸易目的,但也属于产地检疫,例如种鸡场的鸡白痢检疫和奶牛场的结核病检疫等。
产地检疫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转、运途中和屠宰前的动物健康状况,如果不检疫或检疫不认真,不仅可能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可能会散播病原甚至导致疫情发生。
(二)运输检疫
运输检疫是指出县境的动物或其产品在运输前或运输途中的检疫,可分为铁路运输格疫、公路运输检疫、航空运输检疫、水路运输检疫及赶运检疫等。
铁路运输检疫是防止动物疫病通过运输沿铁路线传播。
我国大多数省区已开展了铁路检疫和联防活动。
兽医铁路检疫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对托运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并查验产地(或市场)签发的检疫证,证明动物健康才能托运。
如发现患病动物时,动物主人根据铁路兽医意见对患病动物和运载车辆进行处理。
在没有铁路兽医检疫的地方,则由车站工作人员根据国家动物检疫规定查验产地检疫证书,证明为健康或为来自非疫区的动物及其产品时,方可托运。
水路、陆路或空中运输各种动物及其产品,起运前必须经过兽医检疫,认为合格并签发检疫证书,方可允许委托装运。
一般在动物运输频繁的车站、码头等交通要道上设立检接站,负责动物检疫工作。
对在运输途中发生的传染病病畜及其尸体,要就地依法进行处理对装运患病动物的车辆、船只,要彻底清洗消毒,运输动物到达目的地后,要做隔离检疫工作,待观察判明确实无病时,才能与原有健康动物混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