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以儒家之道劝诫君主,使其明白仁政之重要性。
而官员则应通过选拔与考核,确保其具备高尚之品德与才能。
再者,设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防止官员滥用职权。”
众同窗陷入沉思,片刻后,有人点头表示赞同,也有人仍持保留意见。
公元前425年的秋夜,鲁国曲阜城被一层淡淡的月色笼罩。
吴起独自在学塾的房间内,烛光摇曳,映照着他忧虑的面容。
突然,一位家仆匆匆赶来,带来了母亲病逝的噩耗。
吴起如遭雷击,手中的竹简瞬间掉落。
他呆呆地坐在床边,泪水无声地流淌。
“母亲……”
他喃喃自语,心中充满了悲痛。
然而,此时的吴起陷入了极度的痛苦抉择之中。
他深知儒家的忠孝之道,明白应当回去奔丧守孝。
但他又想到自己在儒学上的追求尚未实现,若此时离开,之前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
吴起在房间内来回踱步,思绪纷乱。
“回去,尽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不回去,或许能完成学业,实现抱负,让母亲在九泉之下也能感到欣慰……”
他自言自语道。
整整一夜,吴起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第二天清晨,曾申得知吴起未打算回去奔丧守孝,怒不可遏地将他叫到了学塾的正堂。
曾申面色铁青,严厉地斥责道:
“吴起,你身为我的学生,怎能如此不孝?母亲病逝,你竟不回去奔丧守孝,这是违背儒家大义的行为!”
吴起无奈地低下头,声音颤抖地说道:
“先生,我并非不孝,只是我还有未完成的学业和抱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