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落到华鉴容的脸上。
他的脸庞,很难形容是怎样的表情,只是一双明亮的眼睛,依旧是在无怨无悔的倾诉。
原来,他一直都明白。
我只觉得心在猛烈的撞击着胸口。
此时,一阵官靴和衣物的声响。
有个人忽然走到御阶下,身体颤抖着,跪伏在地:“陛下,臣有本要奏。”
我是一个皇帝,即使有时陷入某种情绪。
也能够立刻抽身,投入政治中去。
我定睛一看那个人,不禁吃了一惊。
===========
四十八群臣舌战
我嗓子发干,却甚是和颜悦色地说:“原来是何太师,你倒说说看。”
我的眼睛静止在他的脸上。
今天有人跳出来,我是早就知道的。
只是,万没有料到是他——我和华鉴容的老师。
何规似有为难,还是说道:“陛下早就欲行改革。
君主如父,臣等理当顺应。
但是,先帝不以老臣鄙陋,命臣为陛下讲读。
陛下记得当年学堂里的那块匾额吗?四个字:责难陈善。
所以。
今日臣有些话必须要讲。
不然,有负先帝知遇,陛下之恩。”
他年过古稀,平日里说话显得十分随和。
但此时,每一个字都如明白的回荡在大殿内外:“陛下要变革,难道变革是容易的吗?古往今来,纵然一些革新得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但革新之臣又是如何呢?太尉公与陛下都是弱冠年少,求成之心相同。
但臣以为,尧舜时代,尚有四凶,何况我朝?至于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也不全是郡守州牧的过失。
陛下如责难过苛,则地方上施政更严。
并非好事。
若说朴素风纪。
臣以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陛下自己从相王弃世,俭约勤勉,天下皆知。
臣下上书,阿谀不可,那么,无根据的指责他人,就好了吗?朝廷大臣,以后不是个个恐惧暗箭,而不敢行事?臣入仕五十余年,有幸侍奉三代贤君。
今日冒死进谏,望陛下三思。”
他是一代鼎臣,说话的分量是最重的。
这个人,华鉴容和王览都说过,要么不言,言必切中。
虽然他的观念保守,但是从他的角度,也确实是“责难陈善”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