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气之中人也,洒淅动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其身,若有若无,若亡若存,有形无形,莫知其情。
是故上工之取气,乃救其萌芽;下工守其已成,因败其形。
是故工之用针也,知气之所在,而守其门户,明于调气,补泻所在,徐疾之意,所取之处。
泻必用员,切而转之,其气乃行,疾而徐出,邪气乃出,伸而迎之,遥大其穴,气出乃疾。
补必用方,外引其皮,令当其门,左引其枢,右推其肤,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静,坚心无解,欲微以留,气下而疾出之,推其皮,盖其外门,真气乃存。
用针之要,无忘其神。
雷公问于黄帝曰:针论曰: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何以知其可传?黄帝曰:各得其人,任之其能,故能明其事。
雷公曰:愿闻官能奈何?黄帝曰:明目者,可使视色;聪耳者,可使听音;捷疾辞语者,可使传论;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理血气而调诸逆顺,察阴阳而兼诸方。
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疾毒言语轻人者,可使唾痈呪病;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痹。
各得其能,方乃可行,其名乃彰。
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师无名。
故曰:得其人乃言,非其人勿传,此之谓也。
手毒者,可使试按龟,置龟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复生如故也。
(二)白话文:
黄帝问岐伯说:“我从先生那里听说了九针,内容很多,不可胜数,我推究并论述它们,认为可以归结为一个系统。
我负责诵读,你听听其中的道理,有不对的地方就告诉我,请纠正其中的错误,使它能够长期流传,后世没有忧患。
遇到合适的人就传授给他,不合适的人就不要对他说。”
岐伯稽首再拜说:“请让我听听圣王的道理。”
黄帝说:“用针的道理,一定要知道形气的所在,左右上下,阴阳表里,血气多少,运行的逆顺,出入的会合,要考虑如何去讨伐有过错的。
知道如何解开郁结,知道如何补虚泻实,上下气门,明白通达于四海。
审察疾病所在,寒热淋露,以输送到不同的地方,审察如何调气,明白经隧,左右肢络,都要知道它们的会合处。
寒与热相争,能使它们调和,虚与实相邻,知道如何决断而使它们通畅,左右不调和,把握并加以引导,明白逆顺,才知道可以治疗,阴阳没有偏奇,所以知道疾病发生的时间。
审察本末,观察寒热,找到邪气所在,进行万次针刺也不会有危险。
知道了九针的作用,针刺的道理就完备了。”
“要明白五俞的快慢所在,屈伸出入,都有一定的条理。
谈论阴与阳,要符合五行,五脏六腑,也各有所藏,四时八风,都有阴阳之分。
各自得到其适当的位置,符合明堂,各处色部,五脏六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