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小说

第3章(第6页)

君臣素质全面提升,才能吸引人才,产生智谋,最后取得辉煌武功。

因此,学习才是真正具有根本性质的法宝。

玄机之二,是什么因素促使孙权这样做呢?竞争压力啊。

曹操年纪老经验多,地盘大力量强,都还“老而好学”

孜孜不倦,我们要是不迎头赶上,将来肯定要吃这个老学习模范的大亏。

孙权有压力,压力还很大,所以把这件事抓得很紧。

抓紧时间读书充电,曹操是如此,他的儿子曹丕也是如此。

《三国志》卷二《文帝纪》裴松之注引《典论·自叙》中,记载曹丕自己的话说:“余是以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

还有刘备也是如此,他临终前就谆谆嘱咐刘禅:“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这段话见于《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

当然,诸葛亮也是如此:“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这段话见于《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总之,三国的君臣,在沙场血战的同时,又抓紧时间读书充电,在这方面展示出强烈的竞争态势。

因此,三国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学习的竞争。

而从实际的效果来看,读书充电的佼佼者,如孙权、曹操、刘备,最终都成为三国的胜利者;完全不读书充电者,如董卓、吕布,即便曾经一度控制朝廷大权,最终还是成为死于非命的失败者。

玄机之三,读书读什么书?“知识就是力量”

虽然是名言,但是,用什么知识来充电,却是关系到充电是否成功的关键。

知识如海,生命有限。

漫无目标地读书,对闲人是享受,对忙人则是奢侈。

所以事务繁忙者,必须精心选择自己急需的知识来充电。

孙权亲自为吕蒙选择了七部书,其中《孙子兵法》《六韬》属于兵书,《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属于史书,史书占的分量最重。

五部史书中,《左传》和《国语》主要记载春秋时期历史(后者始于西周末年),《史记》记载从上古轩辕黄帝至西汉武帝的历史,《汉书》记载西汉历史,《东观汉记》记载东汉历史。

五部史书相互衔接和补充,形成了完整的历史画卷。

统兵打仗的将领,读兵书那是本分,为何还要读史书?玄机在于,军事是政治的工具,所以优秀将领必须分辨政治风云;军事又是群体的行为,所以优秀将领又必须协调人际关系。

在古代,集中记载政治风云和人际关系的教科书,首先就是史书。

《史记》《汉书》也在曹丕阅读的书目中,刘备为刘禅开列的首选书也是《汉书》。

真是应了那句话:英雄所见略同。

玄机之四,书要怎么读?你会说,这个问题太小儿科,谁不会读书啊!

其实不然,读书方法不是小儿科,而是涉及教育体制的大问题。

我们常说应试教育,其实搞应试教育的老祖宗,就是孙权和吕蒙出生的东汉。

东汉的人才选拔,以儒经考试为中心,孝廉、茂才为主要科目。

孝廉由各郡行政长官,按照每二十万人口举一人的比例进行,以品德的孝顺廉洁为标准。

茂才由每州的行政长官每年举荐一人,以才能突出为标准。

东汉全国在册人口将近五千万,按照上述比例计算,每年推选孝廉在二百五十人左右。

而全国十三州,每年推选的茂才总数不过十三人。

所以人才选拔,以孝廉为主体。

入选的孝廉,要到京城洛阳参加考试,合格就能当官。

考试考什么?考的是儒家经典。

从众多儒经中,任意抽取一段,要求考生进行阐释和发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