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河渠已经即将完工,夫君和子明,也会尽快赶过去给弟兄们设宴庆功。
届时,如果父王的折子能恰好送到汴梁……”
“齐州往西七十里?”
符彦卿稍加琢磨,脑海里就出现了一幅完整舆图。
“已经快到博州了,那正是黄河与济水距离最近的地方。
开凿一道沟渠,倒也省事。”
剩下的话,就不必再说。
父女两个都心知肚明。
当年郭威起兵清君侧,就是从博州杀过了黄河。
如今柴荣和郑子明等人,直接把数万河工摆在了黄河南岸,想要前往汴梁,恐怕更是挥挥手的事情,连渡河的时间都省了,根本不会给王峻留多少调兵遣将的时间!
这一招,真可谓神来之笔。
既堂堂正正,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却又干脆利落,出剑便可封侯。
令符彦卿这等老狐狸,都无法不在心中暗暗喝彩。
然而,想到这个方案的布局谋划,极有可能完全出于郑子明之手,老狐狸的心中又暗暗一凛。
干笑了两声,迅速提醒:“好,好,奏折老夫一定会写。
保证不会耽误了你夫君的事情。
但,嘶——”
“父王有话请明言!”
听出自家父亲的语气有变,符赢皱起眉,警觉地催促。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为父年纪大了,难免会想得多一些。
那郑子明,年方弱冠,就已经封侯。
老夫这道折子上去,恐怕就又得将其推上一层楼。
才二十出头的异姓公,哈哈,哈哈,恐怕也就是当初大唐太宗麾下才有!”
“那又如何?距离封王还差得远呢!
况且顶多也是两个字的王,跟父王您依旧无法比!”
符赢眉头轻挑,笑着回应。
“你说反了,为父这个魏王,跟他可真不能比!”
符彦卿也摇了摇头,微笑着补充,“为父这个王,是熬了一辈子才熬上来的。
手下的兵马虽然多,却中看不中用。
不像你夫君那三弟,是凭着真本事一刀一枪杀出来的,麾下也尽是潘美、陶大春这种百战之将!”
一个过于有本事的心腹,对柴荣和大周的将来,未必全是好事儿。
况且柴荣年龄比郑子明大了十五岁,等到他六十几岁之时精力不再旺盛,或者不小心驾鹤西去。
四十几岁,手握重兵,且极得将士们拥戴的郑子明,岂会甘心受一个晚辈的指使摆布?
话,符老狼自问已经点得足够清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