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天下纷乱,北魏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在中原的地位,基本全民皆兵。
在那个时代,佛门历来可以免除徭役,并且拥有大量不用交税的田产,有了大量田产,就有了大批佃农。
说是佛门清净地,实则全是大地主。
锐志武功的太武帝拓跋焘就在太延四年(拓跋焘的年号很多,始光和太延都是其中之一)下诏,凡是五十岁以下的和尚一律还俗,要服兵役,并且没收田产充公。
后来拓拨焘又听了宰相崔浩的劝谏,改信寇谦之的天师道,排斥佛教,并渐次发展为灭佛。
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北魏灭佛运动”
。
所以在拓跋焘在位期间,道教的地位得到显着提高。
我对于五胡十六国乃至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知之甚少,只囫囵吞枣的懂个大概。
“山哥,这中间隔了多少年?”
“狐刚子的史料很少,几乎不见于正史,但如果他真的是魏伯阳的徒弟,那也就是公元二百年出头,可拓跋焘在位,那可是公元四百多年了,中间少说也有两百年,别说那个兵荒马乱的年头,就是放眼全球,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孙大山连连咋舌,这架势,活脱脱是老王二号。
我并没有急于惊诧,而是提出了质疑,“会不会是后人放在这里的?毕竟古墓这东西,一千来年,不可能没被盗过吧?”
孙大山摇摇头道:“可能性太小了,哪个盗墓贼会费尽心思从外面往里面搬东西的,而且这铜疙瘩少说也有千把斤,背着这东西盗墓,这简直是亘古奇闻!”
老王闻言,也在一旁不住点头。
卢老接茬道:“看那拱门上的雕花,确是北魏年间的手笔,虽然刻的是中原道教的图案,但也带着一抹北方少数民族的雕刻风格,断不会错的···我还当自己老眼昏花了···”
听几人都这么说,我也陷入了迷茫,老王和卢老都是和古墓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决计不会看走了眼,可这也太奇怪了,东汉的墓,里面却有南北朝的东西,这该怎么解释?
正当三位考古迷对这座古墓不断提出质疑的时候。
师父开口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走吧,找那小妮子要紧。”
这句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老王和卢老这才放弃了要把这铜人打包带走,回去研究的念头,继续整装出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