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猛然想起赵允让的表情是怎么回事了,以前背书做小抄被太傅发现的时候也是这副神态。
身为储君最亲近的侍卫,周平在皇宫里混得很开,轻功未成又带着赵允让的时候其实或多或少都露出马脚过,那些禁军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就算抓住了也不会使周平受罚,白白得罪了小王爷,实在不值。
而且,周平行事稳重,锋芒不露,平时虽然寡言,但有问必答,从不恶言相向。
而眼前的杨充广就是少数几个和周平不对付的人之一。
自从宋辽结下澶渊之盟,杨充广就对这朝廷失望透顶,心怀不忿之下,本来高傲的性子越来越冷。
他十五岁进宫,就在塑造人生性格最关键的青春期,他爹杨延昭(即杨六郎,前文注释中提过)惹出一件大事。
当时战场局势呈现出一种诡异的情况,辽军深入大宋腹地,沿黄河驻兵,而杨延昭也率军攻入辽了,兵临辽了陪都。
两了就像是处于不同的时空层面上,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就这么熬着。
不得不说,杨延昭围魏救赵的做法是极具军事意义的,可以算得上是大宋和谈的重要筹码之一,回来无疑是了家功臣。
其后约盟已下,辽军开始退兵,杨延昭也在官家的旨意下收兵回宋。
可偏偏在这时候,后撤中的辽军在边境习惯性地打最后一场草谷,劫掠百姓,恰好被杨延昭撞见。
铁血丹心的杨将军当即挥枪,将胡虏杀得片甲不留,辽军四散奔逃,他又追杀了十里地。
大宋自诩礼仪之邦,撕毁和谈的向来只有蛮夷在做,为了保住了家信誉,杨延昭只得以罪臣论处,被没收了官印,在今年抑郁而终。
官家心中生愧,终于批准了杨充广外任的请求,着令其稳定湘地的局势。
杨充广的调职令与张环的是一同发下的,比起惹是生非下落不明的某狐狸,他已经狠抓城务,短短一个月就将松散懈怠的厢军训练成一只不俗的精兵。
巴陵对这个京师来的名将之后趋之若鹜,加之杨充广年轻英俊,风姿飒爽,如同吹皱一池春水,提亲之人络绎不绝。
杨充广不知叛乱一事,本来约定见面的张环迟迟未至,加上叛乱部族多在湘西湘南等南蛮聚居之地,杨充广又主要负责湘北的防务,不便越职插手他军的事宜。
因此,在训练逐步进入轨道之后他竟然闲下来了。
闲到有工夫相亲。
城中富商请宴,杨充广本来不想来,可考虑到家父临终前的嘱托,还是决定见上一见,成与不成的另说。
不料他在岳阳楼里看到了赵允让,心中大骇,这时见到媚上奸猾的周平,立即火冒三丈,质问道:“周侍卫!
你又携主逃宫?!”
杨充广口中的‘又’字不是没有依据的。
因为导致周平翻宫墙几次被抓的罪魁祸首,就是杨充广。
他武艺不如周平,但兵法谋略烂熟于心,一看宫中布局就能推算出周平逃宫的路线,几番较量下来,胜多败少。
连累赵允让逃宫除了要看太傅的脸色以外,还要避开杨充广站岗的班次。
周平嘴角一抽:“杨将军,在下奉命接管张环张将军的职务,同时保护小王爷的安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