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东边的伪齐,仍然没有臣服。
虽然多次征讨,终究没有取得大的成功。
朕继位以来,宇文护把持朝政,没有施展的机会。
亲自执政后,一直都在谋划东征,节衣缩食,修缮兵甲,几年下来以准备充分。
高纬昏庸无道,我们顺天应人,伐暴除乱,正当其时。
现在,朕想数道出兵,水陆兼进,北拒太行之路,东扼黎阳之险。
如果攻拔河阴,兖、豫二州则传檄可定,然后养锐享士,一战击破伪齐。
各位王公以为何如?”
“好,陛下圣明!”
群臣大部分表示赞同。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
宇文弼说:“齐氏建国至今,已经有好几代;虽说君主无道,但是胜任藩镇职守的,还大有人在。
现在出兵,必须选择合适进攻的地点。
河阳地处要冲,是精兵集中的地方,全力加以围攻,恐怕难以达到目的。
以臣的看法,汾曲一带地方,北齐防守的军队既少,地势平坦,攻打那里容易攻克。
用兵的地点,以这里为最好。”
宇文弼,鲜卑人,和北周皇室没关系,出自河南洛阳官宦世家,现任內史上士。
赵煚说:“河南、洛阳,四面容易遭到敌方的攻击,即使得到这些地方,很难防守。
请从河北直指太原,捣毁齐国的巢穴,可以一举而定。”
赵煚来自天水赵氏,很早就跟着宇文泰创业,有战功,现任民部中大夫。
鲍宏说:“我国强盛各国衰弱,我国安定各国混乱,何必担心攻不克呢!
但是先帝在世时屡次进军洛阳,因为对方早有防备,所以常常不能取胜。
按臣的计策,向汾川、潞川进兵,直扑晋阳,出其不备,似乎是上策。”
鲍宏,鲍泉的弟弟,江陵之战后,鲍宏投靠了宇文泰,之前跟杜杲一起出使过南陈,现任遂伯下大夫。
总结来说,这三个人的意见,都是舍弃河南洛阳一线,从河东一线进攻北齐的平阳、晋阳重镇。
历来西魏、北周东征,都是两条路线,要么是从蒲阪过黄河,进攻平阳、晋阳;要么出函谷关,沿着黄河进攻河阴、河阳、洛阳一线。
河阴、河阳,水南为阴水北为阳,这几乎是北齐守住中原的命根子,当年陈庆之北伐,也是在这里和尔朱荣大战,当年宇文泰和高欢之间的两次战斗也发生在这里,宇文护第二次东征还是发生在这里。
“你们的意见,朕会考虑的,这一次,朕意已决,无需多言。”
宇文邕说。
很难说这两个方向,哪个方向就一定正确,这两个地方对北齐来说都很重要,都有重兵把守的。
于是,宇文邕下诏征讨北齐,任命柱国陈王宇文纯、荥阳公司马消难、郑公达奚震为前三军总管,越王宇文盛、周昌公侯莫陈琼、赵王宇文招为后三军总管。
齐王宇文宪率领二万人进军黎阳(河南鹤壁市浚县)。
随公杨坚、广宁公薛迥率领水军三万人从渭水进入黄河,梁公侯莫陈芮率领二万人在太行道防守,申公李穆率领三万人在河阳道防守,常山公于翼率领二万人进军陈州(周口市淮阳区)、汝州(平顶山汝州市)。
老将军田弘在去年病逝,这一次东征唯一的开国功臣就只有李穆,李穆负责防守,宇文邕是想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五弟宇文宪是宇文邕重点培养的军事人才,他前段时间还进献了自己写的兵书《要略》,深受宇文邕的喜爱,九弟宇文纯、六弟宇文招、十二弟宇文盛,这几个都有实干能力,和宇文邕的关系都比较好,宇文邕重用兄弟,这是重点培养自己的势力;
侯莫陈芮是侯莫陈崇的儿子,达奚震是达奚武的儿子,于翼是于谨的儿子,薛迥是薛崇礼儿子,宇文邕也照顾到了功臣的面子;
司马消难是北齐降将,带路党;
杨坚是亲家,政治盟友,第一次单独领兵上战场。
终于要东征了,宇文宪意气风发,他当场表示,要用自己的财产来赞助军费:“臣弟听说,有智慧的人应该顺天应人,以强攻弱,随机应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