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来往的行人和小贩并非全是男子,也有妇人,甚至有女摊主。
想到这里,谢莺时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多了几分希望。
“我们先去最近的书院看看吧?”
喜儿想了想道:“这里最近的、最好的书院,那就是百川书院。”
“那就去那儿!”
两个小厮大概隔着一米的距离跟在谢莺时的身后,在喜儿的带路下,四人很快来到了百川书院。
书院门口有人值守,见到谢莺时戴着帷帽,身边除了有侍女,身后还有小厮,心中明白眼前这人必定非富即贵,但又疑惑,这大户人家出行,连个马车轿子都坐不起吗?
虽然疑惑,但是两个值守都没有表现出轻视,反而态度极其恭敬。
“请问几位来此,所谓何事啊?”
看不见谢莺时的饰,值守之人也不好贸然称呼夫人或是姑娘,不过幸好喜儿主动开口了。
“我家少夫人想请一位西席先生,今日特意来此了解。”
有些个别的有钱人家,心疼孩子早出晚归,所以孩子年纪尚幼之时,不会把孩子送到私塾或者书院,而是先请西席先生在自己家里教,等长大些了,再外出求学。
所以有些有名望的书院里面的先生,就会被请去当西席先生。
相对于教一堆学生,当然是教一个更轻松,而且教一个,得到的报酬也不会比书院里的低。
当然,也要祈祷不要遇到那种是非不分的东家。
就是不知道这份好事儿,会落到那位先生的头上呢?
其中一位值守道:“那这位夫人可真是来对地方了,我们百川书院是松安县最好的书院,请先登记一下,然后小的带您去见本书院的山长。”
要登记,谢莺时不可能去写,毕竟她现在是“不识字”
,更不会“写字”
,所以只能喜儿去写。
而喜儿所言的认得几个字,自然包括沈宅的沈字。
长水街沈宅。
值守看着册子上的几个字,脑袋里在分析着这位少夫人来自松安县哪户沈家?
松安县姓沈的不少,但是稍微叫的上名号的有钱人家,只有八户,住在长水街的有三户。
不过哪一户有这么年轻的少夫人,这位少夫人又有几岁的孩子,他们就不清楚了。
不过也奇怪,一般要考察书院,都是家中男人来,很少有女子来。
但今日奇怪的也不是这一点儿,他们总不好去追问人家私事。
登记之后,一位值守带着谢莺时一行人进入书院。
百川书院依着一座小山而建,山下有暗河横穿书院,细听之下,除了听见学子朗朗的读书声,还能听见潺潺流水声。
泉水滋养了书院中参天古木,树影摇曳,也添了几分清幽风雅的韵致。
“夫人,这位就是我们百川书院的张山长。”
谢莺时透过帷帽看向张山长,对方约莫六十岁,衣着朴素却十分干净整洁,头微微花白,下巴留着一抹胡须,整个人都透漏着一股读书人的儒雅之气。
值守介绍之后,自觉的退了出去,而谢莺时和张山长一番礼貌问候之后,说明了今日的来意。
“沈少夫人想请西席先生,我院的先生皆是学识渊博者,一定能让沈少夫人满意。
不过不知道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