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句话,无冤无仇怎么会杀你?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句话的正确性是不需要被质疑的。
这也是当下衙门破案三板斧之一。
和审讯用诈和话术一样,不说百试百灵,百试也有九十九灵。
狄昭昭看了一圈,没有蘑菇字条,他就对这些物证失去兴趣了。
臭烘烘的不说,这么点东西,半年多时间,都足够把每一寸翻来覆去看上百遍了,但什么都没有看出来,就说明没有太大价值。
至少目前,狄昭昭觉得自己刚刚学到的颅面复原,就来得高效直接得多。
脸作为人类肉眼区分人的标志,天然就比任何物证都优越。
脸、指印、足迹、血迹、特殊习惯、籍贯信息……
你要把这些物证拿去给衙役们选。
全天下衙役都会给出同一个答案:脸。
别说在古代,即使在现代,有dna技术和指纹识别技术,警察都不一定会选择血迹和指纹。
毕竟嫌疑人可能不在dna库中,指纹万一给了个小拇指的,万一是个没犯过案子没录过十个指头的普通人,岂不抓瞎?
脸就不同了,是人是鬼都能给你逮出来。
最起码能知道这人到底是谁。
狄昭昭想过了,即使辛辛苦苦在别的地方扣出一点点线索,还是要费劲巴拉的去找。
不如一鼓作气试试他新学的颅面复原……虽然还没学完。
狄昭昭有点心虚的瞅瞅的自己的学习进度条,这才将将过半。
实在是太难了。
比四书五经难多了!
从人类学讲到颅骨,从颅骨讲到解剖,从解剖讲到颅骨与
软组织结构的关系,再由这层关系讲到不同地域、种族的面部特征差异,这就又绕回人类学了。
总之绕来绕去,涉及了好多好多知识,还有一种叫做“数学”
的东西,里头有好多奇奇怪怪的“复杂公式”
“关系模型”
“几何原理”
“大数据”
……
光是一个面部特征与颅骨结构之间的关系模型,他就琢磨了好久。
躺在小床上,做梦都是它们呢!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些太难了,狄昭昭学着学着,看着书里的颅骨都觉得它们可爱了起来。
狄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