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松实不急不躁,继续怼着他的心口防线钻:“手上没钱了吧?”
他翻动着差役递送上来最新的调查记录,“据客栈掌柜说,你曾两次拖延过房费,最近还联合几位学子,以坠楼案有官府打扰为由,让掌柜降价租给你们。”
张若晨的脸色一下就沉下来,辩解道:“一时不慎,带来的银钱花了些,难道手头拮据就是有罪的证据吗?”
“一般来说,进京赶考带来的银钱,多有富余。”
狄松实看他:“那你说说,都花哪儿了?”
他语气轻松,似乎唠嗑。
张若晨喉结滚动,下意识咽了下唾沫:“就是吃喝用度了,日常零零碎碎花用,谁能记得清楚?”
狄松实瞧他模样,心中已然大定。
这个讯问方向,应当是没问题的。
至于要磨零零碎碎的细节,要比编瞎话的逻辑,案犯永远也别想比得过大理寺审案的差役。
案犯不可能想得面面俱到,许多时候只能现编,又有多少人急中生智,还能编出天衣无缝的假话?
而大理寺审案的官差,却天然站在优势一方——可以记笔录。
大部分人的脑子,都没有想象中靠谱。
而笔录却可以反复拿出来对比。
狄松实作为占据优势的一方,自然不疾不徐地问:“既然是日常花用,那你且说说,你带了多少银两出门,到京城时还剩多少银两,又是何时用完的?”
“出门带了……”
张若晨已经感觉到不对了。
若他编高了,日常花用怎么用得完?当场就能拆穿。
若他说低了,大理寺只需召掌柜前来一问,便能知道他日常花用水平。
即使他编了个差不离、正好能花完的数。
那下一步,堂上大人是不是还能继续细问?
而越是细节的东西,尤其是需要合乎逻辑、甚至还涉及算学的东西,最难临时编造
。
张若晨感觉背脊凉,额冒虚汗,嘴巴张张合合的,愣是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嫌犯通体凉,面对这个心理防线即将崩塌的关键时期,狄松实怎么会放过?
他脑海中浮现卷宗中的各方证词,“奚诚为人稳妥,看似贫苦,但并不拮据,友人说要借些银钱给他,他都不要,说自己有打算,若需要时定不吝开口。”
“从不拖欠房钱,成日在屋子里念书。”
一个可能,浮现在狄松实脑海中。
狄松实语重心长道:“看来张公子手头有些紧?银钱也颇有些算不清,不如本官帮你查查,钱花用到了何处?莫不是被小贼偷了去?”
他并不直接说,而道,“再找借印子钱的帮着打听打听,看能否借你些?”
说时,一双眸子如鹰似的盯着张若晨的表情。
张若晨脸色都忽得白了一个度。
狄松实已经有了□□成的把握,此案所起,逃不过一个钱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