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柬百金难求,原本只有一百来份,除去府中的大小官员和名人逸士,剩下的请贴不多了。
文平府中的富商不少,这次宴会对他们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即便与太守和江安义搭不上话,能认识到别的贵人也不错,让子侄们见见场面,认识几个朋友,对他们的将来也有好处。
刘逸兴早早来到,帮着江安义迎客,只他跟每个来客都谈笑风声,江安义深幸自己请对了人。
赵 南仲也来了,在楼中与人寒喧,四个月不见,赵举人胖了不少,红光满面,来活得很滋润。
戌时刚到,乐声高昂起来,冯刺史带着州府的官员陪同着欣菲小姐一起来临。
鼓乐声中,侍女提灯前引,问晴楼黄老板亲自引路,冯太守与江安义携手并行,在众人簇拥着走进楼内。
一排排红烛在铜镜的反衬下散发出迷人而亮丽的华彩,一股淡淡的清香弥散在空气之中,地板擦拭得锃亮,四处的立柱下分散站立着数十位年轻美貌的女侍,一个个敛眉含笑,恬静柔顺。
屋内摆放着十六桌酒席,巧妙地屏风和轻纱相隔,正中一张二十人坐的乌木大桌,上面罗列着金碗玉碟象牙筷,说不尽地奢华。
冯太守和江安义等人落座,众人各寻座位,侍女们像彩蝶般地穿插伺候,不一会,热气腾腾的酒菜上桌了。
冯太守站起身,轻咳一声,问晴楼内安静下来,只听到冯太守中气十足的声音在回荡“今日冯某在此设宴,为诸公引见新科解元郎江安义,诸公举杯,为江解元贺。”
江安义连忙起身,谦让道“小子不敢当,此杯当为太守寿,为在座诸公寿。”
众人哄然而饮,乐声起,“祝贺筵开,画堂深映花如绣。
瑞烟喷兽,帘幕香风透。
一点台星,化作人间秀。
韶音奏,两行红袖,齐劝长生酒”
,正是江安义在安阳王寿宴上写的点绛唇,将“祝寿”
改为“祝贺”
,一样唱来,一样风流。
“安义,你这首点绛唇唱遍大江南北,今日欢宴,不妨再留下一段佳话。”
冯绍钧满含深意地
着江安义,如果江安义能在自己为其扬名的酒宴上做下首绘炙人口的诗词,那自己的名声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长者命,不敢辞,容安义略思。”
听闻江安义要做新词,众人安静下来,齐齐地注视着江安义,等待着。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取此公。”
“好”
,喝彩声轰响,冯绍钧更是高兴得满面通红,举杯道“安义,老夫承你胜情,纵老夫今生寂寂,也会因你此词名留千古。
来来来,老夫敬你一杯,谢过你的吉言。”
欣菲默诵数遍,星眸闪烁,满是佩服地着江安义,娇声唤道“好词,不愧江南词少之名。
乐起,且待奴家为冯刺史吟唱。”
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