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暂时回不来,我先……”
谢林话未说完,老徐氏已经瞪起了眼睛,撸起了袖子:“我乖孙真被你落在了外头?”
“什么?”
慢了一步跟上来的父子二人亦是脸色大变,“你把拾哥儿扔半路了?”
恰好路过、听了一耳朵的村民立刻停下脚步,扭头看来:“啥?拾哥儿丢了?!”
一道道目光如利剑般射在谢林身上,谢林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唯恐再不解释清楚就要受到全村人的谴责,他赶紧用最快速度将谢拾受到周知县赏识,要在县衙忙一阵子的事说了出来。
老徐氏这才转怒
为喜:“果然还是知县老爷有眼光,这就看出了拾哥儿的本事。”
她翻了儿子一个白眼,谴责道,“下回可千万把话说清楚,免得教人干着急!”
谢林:“……”
……是他不想说清楚吗?分明是这群人一个比一个着急,听了只言片语就坐不住。
……只看这护犊子的架势,他以后是别想教训儿子了,妥妥的父纲不振。
另一头,备受惦记的主人公、新鲜出炉的县衙实习工谢拾,已经在县衙上岗就职。
他的第一个临时岗位在吏房,第一份工作则是抄录衙门公文,包括且不限于状纸。
一上午工作下来,谢拾已经熟悉了不少公文的格式,至少如今随手就能写出几分状纸,并且对县衙的整套班子也有所了解。
县衙之中,身为七品主官的周知县无疑是最顶端的人物,知县之下则是县丞与主簿两员副手。
三人皆为有品秩的堂上官,都是正儿八经有编制、领朝廷俸禄的官员。
三人以下最大的是管辖吏员的典史,典史以下则是分布在“三班六房”
的衙役与胥吏——“三班”
分为皂班、壮班、快班,其中的衙役大都是为朝廷服力役的百姓,与当初谢林被征去驿站充当马夫并无不同,从事的都是跑腿卖力的活;而“六房”
则按朝廷六部划分为礼、吏、户、工、兵、刑六个部门,其中吏员皆为泊阳县本地人,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承。
相较于几年一换的知县,“六房”
的胥吏才是真正的铁饭碗,在本地根深叶茂。
六房之中,又以户房与吏房最是紧要。
前者主管钱粮赋税,后者主要负责抄录公文、登记造册,看似只是枯燥的文书抄录,实则落笔之间便能决定许-->>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