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谦瞪眼道“平日怎么教你的话说的这么委婉作甚你就该指着我的鼻子说我就问你,不问他人。
这才是你该说的。
罢了,你问吧。”
林觉微笑道“当日入先生学堂之中,对先生甚是仰慕。
私底下打听了一番先生的事情,才知道薛先生当年是我大周文坛巨匠。
我读国朝史略时,上有记载。
前朝科举之时,河南举子即席写了刑赏忠厚论一文震惊四方。
后来才知那便是薛先生科举时的策论文章。
学生当真佩服的五体投地。”
薛谦皱眉道“老黄历了,你说这些作甚不是有问题要问么这算什么问题”
林觉笑道“是是,问题便在这篇刑赏忠厚论之中。
抛却先生的文采和观点不论,文中有一处我查遍本也没解决的疑问,只能问先生本人了。”
薛谦翻了翻白眼道“你可真有空,翻出这种老黄历来问事儿。
说罢,文中哪一处”
林觉点点头,略一思忖道“先生文章之中有这么一段典故当尧之时,皋陶为士。
将杀人,皋陶曰“杀之”
,三。
尧曰“宥之”
,三。
。
有了此引述之典,才能引出后面的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之论。
学生的问题是,先生用的这个典故出自何处学生遍查籍,未得此典故记载,请先生给学生解惑。”
方敦孺本来很期待林觉问出什么有深度的问题来,却不料只是问个典故的出处而已,不免有些失望。
不过薛谦的这篇策论自己也读过不少回,倒是没注意这个典故的出处。
仔细想一想,似乎脑海中没有搜索到这典故的出处,以自己知识之渊博,这倒是很少见。
所以倒也歪着头着薛谦,也希望知道答案。
薛谦也似乎没有意识到林觉会问这个问题出来,他愣了愣忽然大笑道“这么多年了,终于有人问了这个问题出来。
当初在科举考场山,我写了这篇文章出来,众人皆说好,却无一人问我此典出处。
没想到,时隔四十多年,却是一个少年问了这句。
哈哈哈,有趣有趣。”
方敦孺奇怪道“老薛,这有什么好有趣的问你个典故出处而已。”
薛谦笑着指着方敦孺道“你们这些自以为是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件事的有趣之处。
这个典故其实是我杜撰的,根本就没有这么个典故。
当日考场之上,一来我是要佐证自己的观点,我说了不算,搬出尧鲧来必是有人信的。
二来,我也是想戏弄一下世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