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这些物资带到各个市场出售,积累了不少资金,即使在粮票制度实施后,也只是对粮食进行了管控,其他物资还没有采取票据制度。
何宇柱暂时停止买卖,打算等市场经济更加活跃时再继续,现在冒险行为不太明智。
此外,他还买了很多自行车、收音机和手表,包括各种款式的男女手表。
除了这些大件,还包括布料、棉花、烟酒茶糖等生活必需品,只要是将来可能短缺的,他都尽量多储备。
他从不同地方少量多次地购买这些物品,利用空间的方便性,确保这些物品在他这里不会变质,只需存起来就好。
这种未雨绸缪的做法逐渐展现出其优势,虽然何宇柱囤积了大量物资,但因每次购买量少且分散,所以并未引起任何怀疑。
在关键时刻停售物品,他成功避开了一个的危机。
……
“哥,我快要上初中了,住校的话会很远!”
何雨雨突然说。
“嗯?”
何宇柱先是一愣,接着反应过来,“你是想要自行车吧?”
“对呀!”
何雨雨兴奋地跑过来,“哥,你能帮我买一辆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行,给你买一辆!”
何宇柱爽快地答应,“顺便再给你配一块手表,但别太过显眼。”
“好的,哥哥你真好!”
何雨雨高兴地跳了起来。
对何宇柱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妹妹的满意,别人的看法并不重要。
自1955年第一版人民币停用,新币开始流通后,何宇柱每月的工资为415元。
作为食堂班长,他还有每月2元的补贴,使他在大院里的同事中成为了收入最高的一个。
周末和晚上,他经常被请去主持婚礼或葬礼,虽然酬劳可观,但他只接上级安排的任务。
尽管大家都知道何宇柱收入颇丰,但具体的数额却无人知晓,尤其是他在私活上的earngs,更没有人能说得清。
自1955年起,自行车销量低迷,直到同年9月价格才有所下降。
最初得知这一消息时,何宇柱感到意外,但转念一想也觉得合情合理——国家刚成立不久,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
到了六十年代,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购物需要凭票证时,大家的储蓄也慢慢增加了。
那时,何雨雨已经长高了很多,十三岁的她已有16米的身高,每年都需要更换新衣。
青春期的女孩成长得特别快,未来还能长高多少更是难以预测!
第二天休息日,何宇柱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妹妹前往王府井百货。
因为离春节不远,大部分市民手头紧,商场里顾客不多。
何雨雨活泼地走在前面,很快就找到了卖自行车的地方。
何宇柱紧跟其后,来到柜台前,售货员问:“您好,请问想要什么牌子的?”
那时市场上主流的是28英寸的车型,何宇柱看了一眼后眼前一亮,“就那一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