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小说

第51章 高粱河战神(第3页)

或许是胜利冲昏了头脑,亦或是急于求成,宋太宗竟然在军队还未来得及休整和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匆忙下令调转兵力,直接朝着辽国起进攻,妄图趁着敌人毫无防备之际,一举将幽州收入囊中。

可谁能料到,辽国的景宗耶律贤可不是吃素的主儿。

当他获悉幽州陷入困境之后,立即火调遣精锐骑兵前去增援。

一时间,战场上风云突变,双方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

辽军突然起凌厉的反击,如汹涌潮水般向宋军扑来。

宋军猝不及防,三面同时遭受敌人的猛烈攻击,刹那间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原本严整有序的阵列瞬间被冲得七零八落,士兵们惊恐万分,纷纷四散奔逃。

战场上喊杀声、哭喊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面对如此绝境,宋军全线崩溃,如同决堤之水一般迅向后败退。

这场溃败导致无数士兵惨死沙场,据粗略统计,死者竟达一万余人!

而此时,身为大宋皇帝的宋太宗赵光义也不得不仓皇出逃。

由于情况紧急,他甚至来不及寻找一匹骏马,只得匆忙登上一辆破旧的驴车,狼狈不堪地逃离战场。

赵光义在这惊心动魄的逃亡之旅中,大腿不幸中箭,但求生的欲望驱使着他咬紧牙关,继续拼命驾驭着那辆驴车狂奔。

整整一夜,他不敢有丝毫停歇,一路疾驰两百余里。

终于,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幸运女神的眷顾,他成功地摆脱了穷追不舍的辽国骑兵。

就连那身经百战的宋军将士们,也无法望见他们大宋的皇帝在这混乱战局中仓惶逃亡的身影。

后方的将领们更是满心悲怆与绝望,纷纷暗自思忖着:恐怕皇帝已经不幸殒命于这场残酷的战争之中了吧?

于是乎,一些心思活络的将军开始暗中谋划起来,他们觉得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皇帝已然生死不明,那么就应当尽快拥立新主以稳定军心、重振朝纲。

而在众多人选当中,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因其出身高贵且颇具才能,成为了这些将军心目中最为合适的新君人选。

一时间,拥立赵德昭为帝的呼声在军中渐渐高涨起来。

然而,这件事情却犹如一颗深埋在赵光义内心深处的毒刺一般,无时无刻不在刺痛着他的心弦。

每一次回忆起那令人不快的场景,那根刺便会更深地嵌入他的心头,让他难以释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与此同时,对于赵德昭而言,这竟成为了一道无法逃避的催命符咒。

它如同阴影般笼罩在赵德昭的头顶上方,时刻威胁着他的生命安全。

无论赵德昭如何努力去摆脱这个可怕的诅咒,但命运似乎早已注定,那道催命符就像是一个无情的刽子手,一步步地将他推向死亡的深渊。

当辽军追到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时,见已经无法追上赵光义,方才无奈停下追击的脚步。

这次高粱河之战,不仅是五代十国时期终结后的一场关键战役,更是彻底打乱了宋朝统一全国的战略部署。

经此一役,宋朝在军事方面的优势荡然无存,总体上开始处于下风。

在战斗中,辽军充分挥其强大的骑兵优势,从远方火赶来增援,巧妙地化被动为主动,给予宋军以致命一击。

反观宋军,则因为轻敌冒进,初战即遭遇惨败,这一结果对于日后与辽国的交战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使得宋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扭转战局。

总体而言,宋太宗赵光义可以被视为一位在政治方面的才能远高于其军事能力的皇帝。

与他的兄长相比,尽管赵匡胤在战争事务中偶尔也会进行微观操作,但他对于战事以及当地地理环境有着深入而准确的理解。

这种了解使得赵匡胤能够在指挥作战时做出相对明智的决策,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战略战术。

然而,赵光义则截然不同。

当他试图进行微观操控时,给人的感觉仿佛是将一个对战争一无所知、毫不熟悉战场局势的人推到了前线指挥官的位置上。

这样的做法无异于自寻败路,因为缺乏对战事的基本认知和把握,必然导致失败成为不可避免的结局。

在与辽国军事上的连连失利犹如一盆刺骨的冰水,浇醒了妄图凭借武力征服天下的赵光义。

他开始将自己的目光从硝烟弥漫的战场逐渐转向国家内部的治理与展,决心以文治来弥补军事上的缺憾,并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其兄赵匡胤未竟的统一大业。

他在经过一番筹谋规划,赵光义亲自指挥着北宋大军,南征北战,先后剿灭了盘踞一方的吴越以及北汉等诸多割据势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