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大荒说的应该就是当时东北那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而北大荒这个名字应该就是出自大荒北。
史料上第一次对北大荒的农耕开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的渤海国。
隋唐时候的渤海国,就曾经全面开过东北地区,在此广泛种植水稻。
可惜后来契丹把这个渤海国灭了,老百姓们被无情地驱赶到了辽东地带,
没有了人们的耕作北大荒又变成了荒野地带。
不过,也正因契丹人的这一举动,给
北大荒的黑土地创造了一个自然修复的环境。
斗转星移时间来到了明朝,朝廷又把开东北平原的事提上了日程。
当时,辽东指挥使司统一屯田管理过广袤的辽河平原,
并且在北大荒专门设立了奴儿干都司招抚关外的少数民族加入开的队伍。
同样可惜的是到了宣宗时期,这项政策就被废弃了,
北大荒的开的进程也停滞不前。
再后来,到了清顺治年间,
东北的受到了朝廷的重视,为此还出台了激励政策。
对于愿意前往东北参与开荒的百姓给予补助,以此增加东北的人口。
但很快的到了康熙时期,这个政策又被废除了相反还下达了一个封关禁令。
说是要保护所谓的大清龙兴之地,
说白了,就是不准咱老百姓再往山海关外跑了。
从19世纪开始,黄河下游天灾不断,无数老百姓日子都过不下去了,
只能被逼无奈,不顾清政府的禁令,
纷纷冒着危险闯入山海关以东地区,这就是闯关东的由来。
正是因为这次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给东北地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也促成了东北的大开。
到了清朝末年,东北地区被周边的大帝国主义国家垂涎,
边疆危机日益严重,此时的清政府无奈只好放弃封关禁令并鼓励更多的人进入东北开荒。
特别是在184o年,鸦片战争之后,大清朝开始彻底的走向没落,
中原地区的老百姓,陆续闯关东进入东北,
而周边的附属国朝鲜,此时同样是内忧外患,大批的朝鲜老百姓也相继移民进入了东北地区。
并落地生根,成为了我们的朝鲜族,
给东北带来了稻米种植技术,和更加耐寒的稻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人们在荒原沼泽刨地开荒,挖渠灌溉。
自此,水稻的种植在东北,迅铺开,到了民国初年,东北地区的水田面积就已经过了117万公顷。
到了建国初期更是全力展东北,经由一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才有了现在的东北大粮仓!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