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去半个。
与此同时,熟悉的机械音在脑海响起:
【南瓜苗种植确认完成。
正在获取新情报……】
【叮。
】
【贞观八年入秋之后,唐高祖不慎染上风疾,至次年五月,逐渐不良于行,只得卧病在床。
】
小兕子目瞪口呆。
连嘴里的梅花酥都不香了。
*
一晃过了大半月,李二陛下这才后知后觉,发现了不对劲。
“兕子近来实在奇怪,除过回寝宫睡觉,其余时候都缠在太上皇身边。”
李世民对镜正了正衣冠,有几分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悠哉,“朕听说,这丫头一日里有二、三个时辰就眼巴巴盯着太上皇,都给人看得发毛了。”
长孙皇后帮丈夫调了调十三环金镶玉蹀躞带,眼带嗔怪地笑道:“陛下既然知晓,还不早些分忧。
怎好一直由着这孩子呢。”
李世民感叹:“朕瞧着太上皇也不是真烦。
他一个人多半觉着无趣,有兕子在,人总能开怀些。”
“况且,近来陇右道山崩,民间屡见大蛇出没,朕忧心……将有天灾啊。”
②
帝王挽起妻子鬓边的碎发,语调低沉了几分:“若天有异常,朕不好在离宫避暑享乐,该提前回宫去了。
就叫兕子再多欢快几日吧。”
长孙皇后亦叹息一声。
天灾无情,受苦的总是百姓,还望莫要应验才是。
……
天公不作美。
七月中,山东道、河南道、淮南道三地突发大水,淹没良田万顷,难民无数。
③
李二陛下收到快马急报后,当即加急遣使,赈恤灾民;随后便率内宫与百官回了京大内。
许是受到水灾影响,入秋前,长安城也落了数日的连阴雨。
太上皇居住的大安宫,原本叫做“弘义宫”
,乃是李二陛下从前做秦王时别建。
贞观三年,太上皇拾掇拾掇腾出了京大内,搬来了这地方养老。
大安宫一向冷僻,潮热难耐,比起不宜居的京大内,更要逊色几分。
已经六十九岁高龄的太上皇压根受不住。
一大早,他嚷嚷着头晕、腿疼、四肢发麻,旋即病倒了。
太医令诊断后,谨慎回禀:“陛下,太上皇这是奔波劳累,体弱气虚又遇阴潮雨季,引起了风寒湿邪侵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