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找了个媳妇儿挺贤惠,一直都留在这里照顾汪鹏他妈。”
不到10分钟,宗祠里里外外已经参观了个遍,等到要离开时,汪海似乎才想起问诸葛和许渭的来意,“你们一直在问汪鹏,是要给他写个采访?”
“嗯,我们正好在这村子旅游,村长就说这村子汪氏宗祠很有意义,我们就过来看一下”
“这样啊”
看得出汪海挺失望的,作为这个村子的宣传人员,总希望有更多人能知道这个村子里的故事。
离开祠堂,往西去就可以到汪鹏家。
一路上还是路过了三家宗祠,虽说都在漓水湾,但三泾村却和白露家所在的扎青村很不同。
怎么说呢,这个街巷里的房子看上去要更古朴一些,不少无人居住的房屋结着蜘蛛网,无人问津。
常住户也都是老人居多,不像扎青村,还有类似于白露哥哥那样的年轻人在。
走路大概15分钟,终于按照地址到了汪鹏家。
那是一处和其他老宅没什么差别的院落,要说一定有什么不同的话,大概就是整洁了一些,尤其宅子门口的青石板路,连一片纸屑都没有。
院门是木质铜棕色的,有两米高一米多宽,顶部有一块匾,上面写着“汪宅”
。
门楣下方悬着一面镜子,门上有两个门环左右对称。
到达老宅时,是中午11点。
轻叩了几下门,没人出来,一推,门竟然自己向内敞开了。
院子里坐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手里拿着针线和一大块渔网,看样子是在修补鱼网。
“您好,请问是汪鹏的母亲吗?”
诸葛嘉一没有像以往等着许渭去打招呼,而是自己走上前,在老人面前半蹲下身子,轻声问。
老人看了诸葛一眼就笑了,两眼瞪得很大,神情是夸张的慈祥,“是呀,我儿子是汪鹏,汪鹏是我儿子。”
从不真实的表情和前言不搭后语的话语间,可以确定这位就是汪鹏的母亲。
许渭上前,找了一把木凳子递给诸葛,自己蹲下身,和老人聊了起来“我们是新京过来的,是您儿子的朋友,镇上最大的祠堂就是您家的吧?”
“对,我家的,我们祖上出过状元,皇上下旨给我们修建了祠堂,这就是光宗耀祖的恩德。
我儿子,你们可能不知道我儿子,博士,也是光宗耀祖呀。
我儿子叫汪鹏,你们可能不知道!”
“您儿子在家吗?”
“嘘”
老人忽然扔下手里的渔网,一本正经起来:“儿子是博士,在新京呢,你们可别让他回来”
“汪鹏最近也没回来看您?”
“没,有出息的人都在外面闯世界。”
“儿媳待您好吗?”
“好呀,我们祖上积德,儿子博士,儿媳妇儿也贤惠。
你们认识汪鹏吗?他是我儿子,但是你们别让他回来,有出息的人呀,都在新京”
于是,两位警察就这样一半正常一半不正常的与老人聊了起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