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天下动荡,从陕西回福建,最安全莫过于经河南走水路南下,钟夫人虽然归心似箭,可是也想过顺路看一眼儿子儿媳,现在听说要带上小孙女,钟夫人便不高兴了。
“阿裳刚多大的孩子,我都舍不得让她长途跋涉去福建,他们这当爹娘的倒是舍得。”
可是这番话听到谢红琳耳中,谢红琳淡淡地道:“小孩子还是要跟着亲生爹娘,你就是操碎了心,也不能真正代替亲生爹娘。
你是有福的,五个儿子都在自己眼前长大,我就比不上你了。
虽说若能重活一世,我还是会让一双儿女跟着养父逃出生天,我是为了他们好,可是等他们长大了,你问问他们,他们愿不愿意如此呢?”
愿意吗?
钟夫人心里一沉,霍炎和小九虽然都是长在绮罗丛里,养得金镶玉似的,可是真让他们自己去选,却未尝会愿意当年离开亲娘。
这事便说定下来,只是要带阿裳一起走,要准备的东西更多了。
谢红琳也不放心,毕竟展怀和霍柔风还要打仗,阿裳势必要跟着他们颠簸,再也不能像在西安一样,可是她却又希望女儿能够亲自抚养孩子,她不想让女儿和她这样,心里永远都有挥之不去的遗憾。
时间便在紧张与忙碌里渡过,担心霍柔风身边连个像样的会做针线的人都没有,谢红琳让府里的针线房连衣赶制,用了几天时间,给阿裳做了十几身大小不一的四季衣裳,刘嬷嬷则把阿裳身边的丫鬟婆子重又择选一遍,这些人要跟着阿裳去洛阳的,以后的事谁也不知道,所以阿裳身边的人必须可用又可靠。
钟夫人把挑好的两个丫头看了又看,只叹了口气,道:“若是小夜还好,有她在阿裳身边,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李大夫已经到了西安,这些日子都在庄子里,即使小夜能够捡回一条命,她的身体也需长期调养,自是不能跟在阿裳身边。
第七六四章霍三
长安街的府第开府时日尚浅,并没有家生子,除了霍柔风自己身边的几个人以外,下人之中也只有刘嬷嬷从京城带来的十几个算是老人儿,其他的都是这几年在西安采买的。
除了在矿上的安海和在炼制坊的张轩,霍柔风的人都跟着她出征了,刘嬷嬷带来的则是两家子,这会儿都在府里,可却没有能够跟着阿裳的。
时间紧迫,刘嬷嬷急得嘴上长泡。
并非是刘嬷嬷手里没有人,这一两年里,她也调(防)教了几个小丫头,准备留给阿裳,只是阿裳自己还不到两岁,刘嬷嬷给阿裳准备的小丫头都是七八岁的,只等着阿裳也长到七八岁,有了自己的院子,这些丫头正是十三四岁的年纪,正好可以放过去。
哪里想到阿裳说走就要走,这些只有七八岁的小丫头还不能派上用场。
眼看定好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刘嬷嬷无奈,只好去求了谢红琳,准她到庄子里挑几个丫头,回来教上十来日,再让跟过去的大丫头在路上指点着,这些丫头都有老子娘留在西安,总比临时买来的要可靠一些。
当初霍大娘子来陕西时,让人帮着霍柔风在西安附近置买了田庄店铺,除去霍柔风拿出来做炼制坊和给小夜住的以外,还有几个田庄,展怀的银子都拿去养兵了,长安街的老老少少吃用的都是这几个田庄的出息。
听说还要到庄子里挑人,谢红琳笑道:“哪有这么麻烦,不是已经定下了两个吗?就让这两个跟着阿裳去吧,若是钟夫人嫌人手不够,让她从福建派人过去。”
既然谢红琳发话了,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钟夫人听说以后,对若水嬷嬷道:“这倒是提醒我了,回到福建我就给阿裳准备几个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