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小说

第45章(第2页)

她们找了本家的几个叔伯帮忙,花了两天工夫,终于把自家的院墙建了起来。

小院子不大,墙上石头缝隙抹了水泥,又装上了两扇木门。

姐妹四个看着新建起的围墙,一个劲地高兴,新围墙对比着破旧的草房子,看着总有些不相称。

不过盖房子的能力,她们目前还没有。

起码有了院墙,感觉就安全多了。

农闲时节小贼也会多起来,不然家里的猪啊羊啊,还真不敢放心。

四姐妹却不知道,她们建起院墙的事情,落在村里人眼中意义就非同一般了,村里人便开始议论起来,姚家这四个闺女,可真是能干,爸妈不在家,不光没落得可怜兮兮,却还把一个家里里外外打理的这样好。

有人就说,姚家这几个闺女,不简单啊,说不定姚连发就能指望闺女把日子过起来。

据说这话到了姚老奶耳朵里,姚老奶对着说话的人瞟了一眼,身子一扭,走家了。

孙子没有一个出挑的,她没眼看的几个孙女子,却人人夸赞,姚老奶心里的滋味,估计实在不平衡吧?

姚三三一心巴望着长个儿,可就是不怎么肯长,姚小疼个子却开始抽条儿了,拔节似的,细条条地往上长,眼见着一个夏秋又长高了,作为家里的大姐,姚小疼默默地揽起了这个家。

地瓜收完,天气就转凉了,姚小疼和姚小改一起,操忙着给自己和妹妹们准备厚衣裳,她们已经能够亲手做棉鞋了。

上学走路冷,写字更冷,到寒冬总有小孩会冻手,手上一块块的冻疮,看着都难受。

姚小疼又专门赶集买了毛线,给两个上学的妹妹织手套。

姚三三把手套戴在手上,试了试,十分合适,心里就美滋滋的。

姚小疼手巧,织出来的手套也好看,姚三三忽然想起鲍金东每天骑车带着她,手肯定是更冷的。

她坐二车,还能袖着手取暖,鲍金东可就不行了,他要抓着车把手,在前头迎着风,必然是冷得要死。

“姐,你帮金东哥也织一双手套吧,他整天带着我,就当感谢他了,行不?”

姚小疼一脸奇怪的表情,瞪了姚三三一眼说:“胡说,我凭什么给他织手套?手套是随便织的?”

“啊,忘了,手套……不能随便织!”

姚三三摸摸鼻子,肚子里开始腹诽,农村那年代约定俗成的规矩真多,八.九十年代,像织毛衣、织手套这类事情,除了自家人,女孩子就只给自己的对象织,如果一个女孩答应给哪个男孩织手套了,大约就是表示,这女孩对男孩有那么个意思。

到姚三三重生前的年代,这规矩就没人注意了。

不是这条习俗废弃了,而是,几乎没人再手工织手套、毛衣了,即便农村里,也都是买现成的。

至于当地最有特色的花鞋垫,那就更有一个明确的意思:定情信物。

订了婚的青年男孩,鞋窝里才能垫上未来媳妇亲手绣的花鞋垫。

姚三三一下子居然没想起这个茬儿!

这下,她也不敢再叫大姐帮鲍金东织手套了,鲍金东那手……善自珍重吧!

姚三三没想过把鲍金东跟大姐凑在一起,当然不是鲍金东不好。

人总是先入为主,她之前已经想到过杨北京了的。

姚三三忙着收泥鳅,尤其是她开学以后,每隔几天给杨北京送去的乌拉牛,就都是大姐二姐在捞,也都是大姐送去的多,大姐每回送乌拉牛去,都是很快就回来了,也不知道跟杨北京熟悉得怎么样,似乎没让姚三三瞧出什么端倪。

秋后农闲,杨广州的结婚日子终于到了。

姚三三跟两个姐商量过后,给杨广州买了一床十分好的大毛毯做礼物。

那时候农村没人买被子的,被子都是自家做,厚实洋气的毛毯才是结婚送礼的首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