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先皇驾崩后,杨廷和能独掌朝纲的原因。
换做个性子绵软的首辅,京城早就乱作一团。
高家依附杨家,高孟翔提及外家也是有荣乃焉。
少不得将外祖父、叔外祖父与几个舅舅也夸了一遭。
道痴与王琪两个却是对视一眼,暗暗心惊。
高孟翔虽没有提及杨有仁兄弟在国子监的具体情况,但是听他话中对二人的推崇,可见是公侯子弟也无需怕的。
身为实权首辅的长孙、次孙,兄弟两个确实有这个底气。
可要是换个角度看,也说明杨廷和权重,公侯勋贵亦需“退避三舍”
。
这已经不是“重臣”
,而是“权臣”
。
新皇进京、登基,极为仓促,外头只晓得藩王进京承嗣。
道痴与王琪却知晓内情,晓得佐日历君相对峙。
不管杨廷和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都有“逼迫”
之嫌。
要是他在官场上是“孤家寡人”
,只能说是“耿介”
。
既是在官场上联络纵横,就有弄权的意思,哪个皇帝能容忍?
王琪望向三郎的目光有些复杂,有心想要提点两句,可三郎是杨家外甥儿,血脉关系是断不了的。
加上他也听祖父提及,王青洪在官场上受杨家庇护,去年起复也是走的杨家门路,这关系哪里是能斯巴开的。
或许他潜意识里也记得这点,在想着宗房隐退后的打算时,没有想到王青洪身上。
王青洪既在杨家门下,有自己的立场,又哪里是全心为族人打算。
道痴心里沉甸甸的,没想到杨家在官场会铺的这么大。
原想着即便杨廷和倒台,三郎这里即便受影响,也不至于太大。
毕竟他姓王,不是杨家子孙。
可没想到杨家的姻亲与子侄这么给力,俨然有“结党”
之势,如此等到皇帝想要收拾的时候就不是一家一姓的问题,而是枝枝蔓蔓。
看着三郎清瘦的面容,道痴想着自己也要用功。
三郎想要避开大风波,只有在杨廷和倒台前中了进士,并且外放偏远,才能不被京城动荡殃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