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杨佩元内心已将柱子视为唯一的传人。
这份深情远远超越了单纯的师徒之情,堪称"
父以子为亲"
的情感关系。
刚才柱子表现出来的品性,使杨佩元确信,只要柱子健康成长为青年,大师的地位都将手到擒来。
甚至,在武术界的极高境地,或许他也可能有所触碰,因为没见过杨佩元这样的武道奇才。
他品尝了一勺炖汤,立刻赞不绝口。
作为顶尖的国术大师,交往于权贵早已成为家常便饭,他对食物的品味虽然不及专业大厨,但也具有鉴别能力。
"
柱子,你的烹饪技术也很出色,怪不得李保卫会选择你当徒弟。
"
杨佩元评论道。
尽管柱子的厨艺未达宫廷盛宴标准,但杨佩元品尝后觉得已颇为高明,这水准足以媲美许多大酒店的一把手厨师。
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柱子的年龄才多少?
只有十五岁!
不仅如此,他还需研习厨艺、桩功和国术,且各项都做得那么精熟。
如果不是规则不允许,杨佩元恨不得直接检查柱子的头脑,为什么同样是凡胎俗骨,你却全能得像个天才?
正是出于这份认知,杨佩元才会放心让柱子在鸿宾楼工作。
否则,武术之道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才能习得,怎能让他分心其他行当?
那满满一锅炖肉汤,不一会工夫已被杨佩元一扫而空,作为习武之人,他的体型并不宽大,但大师级消耗绝非何雨柱这位入门明劲者所能匹敌,炖肉汤对他们来说实在是轻松易逝。
杨佩元平日就有自己的渠道找美食享用,当然,在味蕾享受和情感维系方面,还是徒弟带来的更为美味珍贵。
"
现在我教你鹰型桩,仔细看着……"
杨佩元惯例地解说并示范演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