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怕是有咱们不知道的事儿呢。”
杏林对自家姑娘的话点头认同。
四姑娘性子清高,用度也精细,胭脂自来只用千金楼的。
所以让丫头去货郎跟前买胭脂确实惹人怀疑。
季萦想了想,道“走吧,咱们先去世安院”
陈氏此时正在屋里与吴妈妈算账呢,自她们二房回京后花销就比先前在西北时多了不少。
虽生活中的一应用度皆是公中所出,但这些都只是最基本的,要想过的体面还得自己私下里贴补。
二房不同于大房嫡出子女少,陈氏有四个亲生的儿女,除开宋子固已经成亲,一应花销都是柏氏管着,她多不过问。
其余三个,她每月得贴进去好几百两银子。
宋子羡与宋子服是男子,在外交际就不能短了银两。
再有,与他们一起的同窗多是非富即贵,所以两人的衣着饰物笔墨纸砚也得讲究体面。
而公中给每人的月例和四季衣裳是有定例的,都是远远不够的。
事实上,除了两个儿子,花销最多的还是季萦这个女儿。
陈氏自小对季萦是极尽宠。
什么用物只讲究舒心,一向不在乎价钱几何。
季萦又是从现代生活过来的,这个时代处处都不如现代方便,要讲求在现代时的那种舒适感自然得花大价钱。
更何况她还好调些香啊露的,或者酿个酒配个药,这些都要极大的花费支持。
所以,虽有老太太时常私下补贴,又是给银票又是给铺子庄子的,但依然不够她花用,陈氏还得再给她填补些才行。
陈氏的娘家是寒门,本就没有攒下许多家财,所以她的陪嫁自然也不怎么丰厚。
这些年她们一家能过活的这般滋润,一是她经营有方,二是自家老爷能挣来。
只是如今她们一家回京的时日还太短,老爷在朝中才稍稍站稳脚跟,常常需要银钱上下打点应酬。
再有自家的田产铺子多在西北,回京时大多都处置过了。
所以她手里的银钱都是死的,若不想法子慢慢经营起来,迟早要坐吃山空。
地上吴妈妈拨着算盘珠子,陈氏手里拿着账本,问她道“如何算出来了没有”
吴妈妈点头,然后回道“太太,咱们回京后买了几个庄子总共用了三万多两,再有您吩咐的留给六姑娘置办嫁妆和给两个哥儿成亲用的三万两,还有剩下的三位姑娘的嫁妆银子总共五千两,除开这些和最近零零总总的花用,现银就只剩三万两了。”
陈氏点头,吴妈妈说的这个数与她估摸的差不多。
她沉吟半晌,才道“萦姐儿的嫁妆银子日后还得慢慢再往里添,不过也不着急,距离她嫁到王府怎么也还有好两三年的时间呢。
还有服哥儿,年纪还小呢,也不急着成亲。
眼下先紧着羡哥儿的婚事,等明儿我回了老太太尽早给他定下才好。
至于三姑娘,她的嫁妆自有公中来出,咱们再填补个一千两也就差不多了。”
吴妈妈听她说遍了几个哥儿姐儿,却绝口不提四姑娘七姑娘如何,便知太太是不会轻易将这两个庶女嫁出去的。
七姑娘年纪小却资质上乘,等再长上几年,留着日后说不得还有大用处。
至于四姑娘,身世低微却心比天高,她若不早些认命,怕是还有的苦头吃。
而且即便日后太太开恩,许她嫁人,却也不会给找个好亲了。
说起来她们二房的三个庶女,还是三姑娘得太太心些。
到底有个心里明白的姨娘比什么都强。
她心思百转千回后,又试探着问陈氏道“四爷的亲事,太太您是想着答应了”
,,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