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尉将周勃逮捕到长安并进行审讯,周勃十分恐惧,不知如何回答,狱卒乘机对其加以侮辱。”
“后周勃送给狱卒千斤黄金,狱卒则偷偷交给周勃一张书牍,上面写着让公主作证。”
“原来周勃之子周胜之迎娶了文帝刘恒的女儿,所以狱卒才会教周勃用公主来作证。”
“同时,周勃又以厚礼相赐,全部用来买通薄太后的弟弟薄昭,使其将案情转告给薄太后。”
“薄太后认为周勃不会谋反,当文帝刘恒前去朝见薄太后时,薄太后训斥汉文帝刘恒说。”
“周勃曾掌控皇帝印玺,统率北军,那时候不反,如今只占据一县之地反而要造反吗。”
“于是文帝命人赦免了周勃,并重新恢复其爵位及食邑。”
“出狱后的周勃感慨,认为他曾经统率百万之众,如今才知道狱卒的尊贵。”
“文帝十一年,绛侯周勃去世,谥号为武侯。”
辛弃疾:按照秦汉时期的制度,太尉这个官职,理论上来说,是可以调动全国军队的。
此时的周勃,基本上已经成了刘邦最信任的武将了。
虽说当时活着的武将当中,比周勃更能打的,还有好几位。
但是能让刘邦真正放心的,真的就只有周勃一个人了。
和周勃相比,韩信、英布、彭越这三个人,号称汉初三大将,每一个都比周勃更能打。
但他们的存在,却让刘邦感到忌惮,而且也是刘邦重点学出的诸侯王。
而那几个没封王的开国大将,曹参这个时候在替刘邦镇守齐国,樊哙是外戚,灌婴和郦商资历差一点……
这样算下来,自身资历足够、不是外戚、做人很老实没野心、个人能力也足够。
这样的周勃,自然最适合做汉朝的太尉了。
当上太尉之后,接下来的两年里,汉朝陆续又生了代国相国陈豨叛乱,以及燕王卢绾叛乱。
在这两场叛乱当中,陈豨叛乱的时候,周勃是跟着刘邦一起去平叛。
而到了卢绾叛乱的时候,刘邦是先派了自己的妹夫樊哙去平叛。
但是后来,有人说樊哙作为外戚,很容易造成外戚过于势大。
在这之后,刘邦就迅派周勃去接替樊哙,继续平定燕国的叛乱。
也就是在周勃平定燕国叛乱的时候,刘邦到了弥留之际,和吕后有了那场托孤对话。
因为之前的这些事情,导致这个时候的刘邦,武将当中基本上最信任的,也就只有周勃了。
除了周勃之外,灌婴、郦商、夏侯婴等人,资历和能力都要逊色一些。
至于樊哙,不好意思,这个时候刘邦其实是下令要直接杀了樊哙的。
不过,刘邦怎么都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个遗言,只是猜对了一半。
虽然后来汉朝出乱子的时候,确实是周勃带头平定了内乱。
但是搞出这场内乱的,却恰恰是刘邦托孤的吕后。
准确来说,是吕后身边的吕家。
这个结果,估计刘邦和吕雉,都没能想到。
如果刘邦提前想到,估计也不会托孤于吕雉。
而如果吕雉提前想到的话,估计后来她第一个杀的,就是周勃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