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吉年叹了一口气:“咱家这次冒险见面,就是想提醒一声。
周二郎万万不可以为得了陛下的赏识,就能高枕无忧,朝中许多人都在指着抓你的把柄,单单出兵,就是其中一条。”
周钧:“是否有人向陛下进言,称周某不愿出兵,是怯战畏敌之举?”
范吉年点头:“的确有人上了这样的折子,但圣人也清楚,潼关之事就是前车之鉴。
倘若催得急了,说不定会铸成大错。”
周钧:“河西节度副使崔冕,还有朝中的不少官员,私募十万兵卒,却又不向我报,此事陛下也知晓?”
范吉年犹豫了片刻,最终轻轻点头。
周钧心中清楚,李隆基这是老毛病又犯了。
从王忠嗣开始,李隆基就一直在玩着平衡权术,扶持弱势方,打压强势方,确保朝中的任何一人,都不会一家独大。
周钧领了天下兵马元帅一职后,河西节度副使裴冕,还有一众朝官,出钱出粮募兵。
李隆基看在眼里却不说话,此举等同于默许。
目的就是在于培养以房琯、崔冕为首的一只力量,与周钧分庭而抗,确保双方互斗,而皇帝就可以在其中均势得利。
范吉年见周钧面色不善,开口劝道:“周二郎莫要往心里去,陛下对你信任有加,只不过帝王对臣子向来如此罢了。”
周钧向范吉年说道:“陛下的心思,钧省得……范公大恩,某谨记在心。”
范吉年笑着说道:“周二郎能这般想,便是最好。”
喜欢大唐奴牙郎()大唐奴牙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