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小说

第81章 红铅丸(第4页)

众臣尚未从睡梦中彻底清醒,便被一阵疾风骤雨般的内监紧急召唤冲散了宁静,慌乱中奔入皇宫,愕然现龙椅之上已然空荡,光宗已驾鹤西归。

方从哲在惊愕与混乱交织之际,急于稳定局势,迅召集阁臣,未经充分商榷便拿出早已草拟好的遗诏,以逝去君主的名义,对李可灼大加赞赏,并下令赐予丰厚的银币褒奖。

这份遗诏甫一公布,立即激起轩然大波。

朝野上下瞬时议论纷纷,人们心知肚明,遗诏背后的真正执笔者正是辅方从哲。

这一举动,无疑在无形中将他与那扑朔迷离的红丸事件紧紧捆绑在了一起,成为难以摆脱的嫌疑焦点。

十月的晚秋,笼罩着京城的不只是落叶与寒霜,更有“红丸案”

真相探寻的热浪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沸点。

礼部尚书孙慎行与左都御史邹元标联手投石问路,呈上了两份震撼朝野的奏章。

孙慎行掷地有声地揭示:“即使方从哲并无直接弑君之意,但他对事件的处置却足以构成间接杀君之罪。

他试图洗脱弑君之名,却终究难逃实质上的责任担当。”

这番言论如同一把尖刀,精准地划开了案件核心,为彻查“红丸案”

的幕后黑手定下了严苛的调查方向。

面对汹涌的舆论压力,方从哲内心翻江倒海,反复斟酌之下,终于撰写了洋洋洒洒的一篇奏折。

在这部长篇累牍的自我辩护书中,他极力澄清自己与“红丸案”

的牵连,并以无比恳切的态度请求朝廷准许他远离权力旋涡,告老还乡。

奏折送出仅仅十日,年轻的天启皇帝便下达了御批,同意了方从哲的辞职申请。

到了十一月初,这位执掌朝政长达八载的老臣,黯然告别繁华的京城,踏上归隐之路。

与此同时,光宗暴毙的秘密引了一系列更为大胆的猜测。

御史郑宗周与南京太常寺少卿曹珍等人敏锐地洞察到,此案或许与昔日宫廷内的“梃击案”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怀疑背后潜藏着一个蓄谋已久的杀机,目标直指光宗本人。

而刑部主事王之宷则进一步揭露,光宗的猝死可能与郑氏家族、甚至是光宗宠爱的妃子李氏等人之间的权力争斗密切相关,一场宫廷内的暗流涌动,正逐渐浮出水面。

光宗登基未足月,突然驾崩,加之朝廷内部各党派斗争如火如荼,这让光宗死因之谜变得炙手可热,同时也不乏揣测东林党借此机会打击异己的声音。

种种热议的核心,便是围绕着方从哲、李可灼以及崔文升等关键人物,他们的行为举止均被置于放大镜下审视。

吏部尚书张问达、户部尚书汪应蛟、礼部尚书孙慎行、左都御史邹元标等多位高官及众多监察官员,纷纷对方、李二人涉嫌误诊误药提出强烈弹劾。

御史王安舜对此直言不讳:“先帝脉象旺盛而浮大,乃是三焦火盛,面部泛紫带赤,满面热,喝粥亦烦躁不安。

这是体内火毒积结,应当清火而非助火。

红丸中的红铅取自妇人经血,属阴中之阳,纯火精华,将其用于治疗虚火燥热之症,无疑是加死亡的催化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古今中外奇案录请大家收藏:()古今中外奇案录更新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光宗正是在服用红丸后迅疾离世,而辅方从哲竟在光宗驾崩当天,亲自拟定遗诏,嘉奖了进献红丸的李可灼,此举引起了多方猜疑。

御史王安猛烈抨击方从哲“随意推荐江湖庸医”

,并指责其通过赏赐掩盖自身过失。

御史郭如楚亦明确表示方从哲绝不该赏赐进献可疑药物的李可灼。

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方从哲被迫按照太子指令,对李可灼处以扣除一年俸禄的处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