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李峻正在营外独行,故地再过,深有感怀。
数月间山依旧是山,水依旧是水,只是物是人非。
月上溪明三百里,烟弥岭暗一千重。
如此夜景放在先前,定要吟诗一,而今却提不起兴致。
正思间,迎面一人骑马驶来,李峻看去,骑马者乃是王通。
王通赶忙下马、作揖。
“拜见世子殿下。”
“文远将军深夜出营,欲往何处?”
“末将本是岷州人士,大军路过此地,秦王殿下准末将告假三日,特来辞别世子殿下。”
“天色不早,望将军早行,待至家中,代本世子向尊亲问好。”
王通闻之,告别李峻,骑马远去。
王通骑马行至家中,见房屋亮灯,房门未闩,遂推门而入,见家母与王达不曾入睡。
原是,白日间王达出门,见秦军行过,遂回家告诉老母,王母知王通孝顺,定要回家一趟,故自黄昏时留灯至此。
王通放下包袱,跪下叩了三个头。
“孩儿不孝,数月间不曾书信,让母亲甚是牵挂。”
“儿啊,此去为国效力,母亲不怪,孩儿快起。”
言毕,王达扶王通起身。
“通儿如今也是军官,不可在家久留,你弟一人在家足矣。”
“孩儿本想明早回营,秦王殿下仁厚,准告假三日。
还赐些银两。”
言毕,打开包袱。
王母视之,道:“家中不愁吃穿,要此作甚,达儿山中狩猎亦可补贴家用,待孩儿回营时且带去。”
“孩儿亦不想,秦王赏赐,不敢不领。
且房屋多年漏雨,母亲亦多年未曾添衣。
孩儿此时不同往日,母亲无需节省。”
王母闻之作罢。
王达此时端盆热水而来,王通洗漱安寝。
次日,天下大雨,忽而放晴,正是骤雨急停晴异样,娇花半落瘦分明。
穿花蝶影缠绵过,隔树莺声断续来。
李庚见天色正好,遂率军启程。
数日后,大军行至冯翔,李庚令李礼率军回营,自带五百亲兵,同李峻、李智随行文官回府,李礼领命。
行至府前,早有亲卫报知,此时沿街百姓、府中众人皆来相迎。
回至府中,李庚遣退众人,径往书房。
书房外,早有一人在此恭候,只见此人一身蓝色宽袍,正是皇帝身边红人,六大宦官之一李公公。
皇帝赵偕身边有六大宦官,亦是皇帝眼前红人,平时伺候皇上,鞍前马后,皇帝若有不便之事,亦令宦官为之。
六宦官名曰赵、曹、孙、吴、郑、李,这李公公便是其一,李公公原名李帽,幼时与李庚有一饭之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