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使家境差异很大,但此刻身上都笼罩着一层虚弱,眼底都透着深深的疲惫。
狄昭昭微微一笑,放缓了语速,温和安抚:“不用紧张,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大理寺参与此次大案要案攻坚会的寺丞狄昭,这次把大家请来,是因为找到了一点线索……”
他娓娓道来,语速不快不慢,让四户人家紧张的情绪都平缓了不少。
不过最重要的,显然不是语速语调之流,而是他道出了自己的名字。
所谓人的名,树的影。
若不是心中抱有莫大的希望,谁会不辞万里来到京城?
在听到眼前这个官员就是狄昭昭后,四家人呼吸都急促了一些,还有人紧张得下意识抓住家人的手臂,用力得有些微微发颤。
当听到“找到了一点线索”
后,心好像一下被狠狠抛到高处,情绪一下直冲天灵。
紧张、忐忑、期待、恐惧……许多汹涌的情绪汇聚在胸腔。
当狄昭昭说出那句“大家看看对眼前这个泥人有没有印象?”
二十多双眼睛,都齐刷刷看过去,迫不及待地想得到好消息,又打心眼里害怕又是空欢喜一场。
狄昭昭没有说这是凶手,再让人认。
只说“一点线索”
“有没有印象”
,就是不想产生一点误导。
许多时候,人脑本就没有那么准确,还有从众心理,任何引导性的、暗示性的话语,都可能会将案件带向另一个方向。
狄昭昭站在一旁,耐心地等待。
他即使看到了人脸的那个,也只还原了50-60%的相似度,这个程度足够辨认人,又不至于超出他实际的捏人像水平。
“老爷,我想起来了!
!”
搀扶着一对显得老态的夫妇的管事模样的人,忽然脑子里闪过回忆,眼睛惊得瞪成虎目,不敢置信地指着眼前的泥人:“我见过他!
!”
那对夫妇诧异的转头看他,见他表情激动,连忙惊喜泣声问:“你见过?在哪儿见的??”
“我在咱家门口那条街见到的,一个挑担的货郎!
!”
他语气有些急,“不止我一个人见过,看门的田守,买菜的小桃都见过,还是田守同我说‘咱这条街来了个挑货郎,要买东西方便得很。
’”
狄昭昭表情不变,低头侧身同差役,轻声说:“记一下笔录。”
他表情不变,不代表大伙表情还能稳住。
“这明显是踩点!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