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浇透的水,徐老汉咧着嘴说道:“这样就成咧!
往后就等着收,可千万不敢让杂草长出来啊。”
徐老汉惦记着郑卫民的人情,这些日子他的孙子尕娃回去之后可是给家里的大人讲了很多东西,据说都是从郑卫民这边听来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你好,!
请大家收藏:()你好,!
更新度。
这让一家人分外惊喜,这些东西可不是能从学校里学来的;徐秀莲和徐成是个什么样子,他们可都太知道了,没那个本事!
两个小学民办老师写的字他们也见过,比人家知青娃娃的字差了好多!
要不是家里人是大队领导,哪里轮得到他们当这个民办老师?
郑卫民也很高兴,不管怎么说,土豆种起来,徐秀莲又给他讲了能借粮的事情,让他心里踏实了很多。
他把这些事情都写给了赵军,让赵军也知道了。
给家里那边的信,始终是一切都好,但北京那边也始终没有回信。
郑卫红在收到郑卫民的又一封信之后,便开始念叨着要给三哥回信。
袁秋不许:“别乱给你三哥写信,也不许给你大哥二哥写信!
你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
回信的事有我和你爸。”
郑卫红信了。
但袁秋和郑刚却是区别对待的,他们只给大儿子郑卫国和二儿子郑卫东写了信,至于老三郑卫民,袁秋觉得不需要。
家里可以有农民,但这个农民要住得远一点,将来也不要来北京打秋风,她和郑刚都希望郑卫民能够主动、自觉一点。
但郑卫民偏偏就没有这个概念,每个月一封信,雷打不动。
五月一到,口粮就开始捉襟见肘了。
终于在吃完一顿饭之后,周玉秀宣布断粮了。
“大家群策群力,一起渡过难关!
卫民,我知道你那边种土豆了,你怎么说?”
郑卫民还能怎么说:“我去挖!
大家一起吃!”
周玉秀说道:“很好!
卫民同志带了好头!
但其他人也不要坐享其成,我手里还有钱和粮票,成功你那边也有的对吧?大家都出一点,凑一凑,不论如何一定要坚持到麦收。”
陈东来眼珠子来回转着,开口道:“这也不行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