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公子下次可以叫我李姑娘,大可不必在我们这前面加个李锦记。”
二丫语气生硬的回道。
“上次看你卖点心,张口一直不断的提及李锦记。
我还以为你也喜欢,别人这样跟你讲。”
只见沈三笑了笑解释道。
“李姑娘,你还没回答我,你们什么时候能出新点心呢?〞
二丫怎么听怎么感觉?这个沈三好像没点着心眼?总之一点都不像商人世家出身。
说话直来直去,我们很熟吗?也就只见了一面。
“沈公子这话问得,我们家就只有那三个方子,新品现在还没有研究好,等出来在请你品尝。
"
二丫现在只想快去真味轩,看看二柱哥事情有没有办好。
于是敷衍回道。
"
那一定啊,说好了新品要先给我尝。
"
沈三像是没看到李二丫脸上应付一样,对着她背影高喊。
等回到真味轩,二丫得知办理作坊和税,一共花了近五十两银子,以后税金按季交就可以,心疼了半响。
不过想到为了以后安稳,又觉得花得值。
算下来,这些交完,家里竟只余六七十两银子,看来过完年还得继续加油。
"
二丫妹妹,今天我在县衙听一个小管事讲,过年县太爷的正妻带孩子回京,会路过咱们丰县,不知道这个消息有没有用?"
他也是听小管事训粗使婆子,让她们精心些,不然夫人来了没好果子之类。
"
当然有用啦!
二柱哥最近你每次到县城送货,多跟熟悉的人打听秦家和县太爷的事。
这样有事我们也好及时应对。
"
嗯,我会看着,方子坚决不卖,肯定不能让他得逞。
"
李二柱咬牙切齿。
"
二柱哥,不知等开春大堂兄娶堂嫂回来,大伯和大伯娘有什么打算?"
今天回去路上只有两人,二丫觉得应该问问他的想法。
这两个月来,二丫现二柱哥聪明机灵,而且还爱学习。
很多事情都能灵活应变,是个适合做生意的人。
反而大伯和大柱就比较一板一眼,只是说好的事或者有先例的事,两人都能做得很少,但是没办法开拓生意,遇到突情况也总拿不定主意。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