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好像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需要做什么事情了。
陈朱楼像是一个沉默的观察者一样,默默的看着时间的流逝,看着这天下的变迁。
他将历史记录在心中。
光和八年初,天子下诏,改元为“初平”
。
是故,光和八年也叫做“初平元年”
,天子的身体在这一年愈的差劲了。
甚至有几次太医令都束手无策,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天子的身体一日日的衰落下去,有一次甚至已经委婉的说出了天子已然油尽灯枯的话语。
这话是实话。
但天子却依旧靠着自己坚强的、不知道从何而来的毅力强行挺过去了。
初平二年,初,元月。
未央宫外
刘备站在那里,将双手拢在袖子中,如今的他已经不是前些年岁的他了,他变的更加沉稳、更加锋芒内敛,也更加受到天子的信任了。
他站在原地等待着天子的传召,而心中则是飘忽到了这几年的光景中。
从光和四年开始,虽时光流逝十分迅,但他的生活却没有过多的改变,每日与曹操、陈朱楼两人一起饮酒、处理公务,三人早已经是引为知己。
在闲暇之余,这个版本的刘皇叔在这个年纪更像是一个符合这个年纪的少年,而少了许多的沧桑。
他与曹操、陈朱楼二人在长安城中也算是有了一个名号,唤作“长安三雄”
。
三人都身居高位,且都不惧权势——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权势。
闲暇的刘备甚至兼任了长安都尉的职位,管辖着长安的治安以及诸多士卒。
天子身旁的常侍急匆匆的走到了刘备的身旁,低着头十分的谦卑。
自当年十常侍事之后,这些常侍们便不敢再像当年一样猖狂了,尤其是在面对风头正盛的这几位的时候。
“殿下,陛下传召您进去。”
刘备微微颔,踏入而入。
光和六年的时候,天子曾经召见过他一次,那次常侍唤他“刘金吾”
被天子听到了。
天子勃然大怒,平静的询问那位常侍:“吾弟不配称一声殿下么?”
之后没有等到那常侍的回答,便直接让人将其拖了下去。
夷三族。
之后,常侍、朝廷内外对刘备的称呼都变成了“殿下”
。
走入略微有些昏暗的未央宫中,刘备看向那坐在烛台中央的男子,男子身上衣袍四散而开,头披散着。
他上前去唤声道。
“臣弟备,参见皇兄。”
“皇兄长乐无极——”
::919191。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