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歌说完,看向姜父姜母,“你们呢?过的如何?”
姜父叹了口气,姜母也低头没有说话,姜梓豪说,“大周国的国君认了妹妹为义女,原本想让父亲当官的,父亲不肯,现在父亲在书院教书。
柳叔和王叔已经在大周国当官了!”
姜歌一听,这大周国国君认了妹妹做义女,觉得不可思议,就说,“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姜父说,“我也不知道。
我曾婉拒过,但大周国国君说是他现在没有女儿,就喜欢小姑娘,所以一定要认萱儿为义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姜歌觉得这大周国这是针对她吗?姜歌觉得自己应该没有这么重啊?她就是大燕一个农家出身的公主,这大周国有必要下这么大力气对付自己吗?她有那么重要吗?就她这招事的体质,别人躲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有人看好她?真是奇了怪了。
姜母说,“歌儿,要不你也别走了,留在大周国吧,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哪怕是要饭也好过骨肉分离。”
姜母说着说着又哭了起来。
姜歌想了想,要是她留在大周国会怎样?她要只是一个普通百姓,那没问题,可她是大燕的公主,有这层身份在,不行。
姜歌避开了这个话题,说,“时候不早了,我得回去了,大燕使臣都在行宫,我不出现不大好。
最近你们也少上街,没事不要出去。”
姜母说,“我们都不出门的。
一直都在府里。
你父亲也是偶尔去一趟书院,基本上也都是在府里,你放心,我们不出门。”
姜歌点头,说,“那我今天先回去,改天我再来,今天太晚了,我得走了!”
姜歌说完,起身抱了抱母亲,又抱了抱弟弟,摸摸了妹妹的小辫子,对姜父笑了笑,就往外走。
一家人送姜歌和宫雀出了府门,没有往外走。
姜母看到关上的大门,哭的泣不成声,姜父也掉眼泪,姜梓豪也一直在擦眼泪,只有姜梓萱在姜父怀里,东看看西看看,不明白,这是怎么了!
随着身后的大门关闭,姜歌的眼泪就如断了线的珠子一般落了下来,姜歌也不去擦,就这样掉着眼泪往行宫走去。
走到行宫院墙外,一个身影挡住了姜歌的去路,借着月光,姜歌认的出来,是仇英。
姜歌含着眼泪笑着说,“仇英大人,真是好谋略,我不知道你为何要把我父母亲人挟持到大周国,是因为我吗?我就是一个农家出身的公主,有名无权,有什么值得仇大人如此费心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千世界历劫记请大家收藏:()三千世界历劫记更新度。
仇英看着姜歌眼里晶莹的泪光,抬头看着夜色,说,“请姜大人到大周国是因为他是一个好官,大周国需要,也因为他是你的父亲,大周国也需要!”
姜歌上前一步,说,“我真不知道我何德何能,得了仇大人的赏识?我做了什么让仇大人惦记的事?如果,我做错了,我改还不行吗?”
仇英看着姜歌,抬手想擦去姜歌眼里的泪水,姜歌闪头避开,倔强的看着仇英。
仇英看着姜歌,虽然月色朦胧,但还是能看到姜歌的倔强,笑着说,“从第一次见你,你指着我说,是你们大周国求和,是大周国在求我们大燕,对你们大周国高抬贵手,放过大周国!
你,把你的头给我低下去!
从那天起,我就把你记在心里,从来没有人敢这样对我说过话,那一年,你只有九岁,你这样的人如果成长起来,立在大燕的朝堂之上,我大周国如何报仇雪恨?”
仇英向姜歌走近两步,姜歌直视着仇英,仇英又说,“我费了多大的劲啊,让你远离朝堂,我又花了多少钱财,才让皇上忽略了你,忽略了姜府,玲珑公主没觉察出来吗?
玲珑公主你实在是太厉害了,吕大将军都已经答应出兵了,你以死相逼不让出兵,如果没有你,我大周国复仇会容易很多!”
“既然如此恨我,为何不杀了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唐天宝,顾青身着布衣从烟尘里走来,在长安皇城的大道上,看着鳞次栉比的华丽殿宇,一步,两步,步步生莲。他渐渐握住了这个强盛王朝的脉搏,也看到了饱受挫折打击的李隆基那张灰败阴暗...
激萌的萝莉,热血的少年,为打破次元壁一往无前...
穿越到另一个平行空间的地球,这里和原来的世界历史完全一样,只是11年前,科学家做实验打开虫洞后,引发了一系列的变故,地球充满了一种叫灵能的能量,全部生物都进化了,而且地球上随机会出现未知的空间虫洞。沈...
吴知蓝是一个坚持着两个信条的人。第一,她决不借钱给他人第二,第二,她坚决不给别人恋爱建议。因为,在大学时期,她却被卷入了一个朋友的恋爱故事,最终失去了朋友和平静的日常生活。有一天清晨醒来,吴知蓝惊讶地发现人们的头顶上浮着恋爱窗口栏口。这个窗口显示了男人们对她的好感,并且某些男人开始与她产生了暧昧的关系!于是,她需要在这些男人中选择一个。但是,令她震惊的是,在三个男人的恋爱窗口栏口中,她居然是!她感到难以置信,却也流露出一丝期待。是成为总裁和富二代的恋人?还是与发小明星陷入热恋?吴知蓝陷入了选...
曾经,你们毁了我的人生。现在,我回来了洗干净脖子,等我喂,那个谁,我不需要帮手,麻烦你离我远点儿行吗...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只要是我塑造的女主角,总有一天都会从小说中来到现实世界,这也是我小说总是没法继续写下去的原因。李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