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楩瞥了眼王福,他都多大年纪了,再不结婚,还有机会生孩子吗?
今后战事会一场接着一场,短时间内没有平息的可能。
朱楩可不想让老王绝后。
你还真想当太监不成?
“而且之后我就不在这边了,老王、赵括,你们在最西边,也是我最信任的人,又有本事上马平天下,下马能安邦治国。
唯有你们能让我放心啊,”
朱楩突然语重心长的说道。
战线拉的这么长,有一说一,但凡其中有人心怀不轨,都可以就地崛起成为一方诸侯,甚至是自己成为一国国王。
而朱楩自己,自然不可能一直留在这边,他不但要回中原坐镇中原与朝廷,就是接下来,他也要赶往下一个战场啊。
为何朱元璋要搞羁縻制度?
就是因为古代的各种限制,让远离朝廷的地方,很难被管控。
所谓王命不下乡,可不是说说的。
哪怕在天子脚下发生的事,譬如那溧阳县作恶多端的张家,不也安然无事了那么多年?
所以必须选一个朱楩能信得过的人,既有本事征战沙场打天下,又有本事治国安邦平定地方,还要值得信赖。
这种人很难找的,说实话,那种猛人但凡运气好一点,都能开国当皇帝了。
结果却要给他卖命操劳?
然而王福与赵括相视一眼后,没有一丝犹豫,双双跪了下来,赌咒发誓的说道:“绝不敢背叛殿下,否则天打雷劈,永世不得超生。”
“言重了,”
朱楩连忙走过去亲手扶起两人:“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若是有半点怀疑,也不会让你们为我分担了。
但是接下来的战事事关重大,可不能有半点马虎大意。”
“而且你们不但要全面征服新疆,还要改土归流,让百姓们对我们产生归属感。
让他们明白,我们是让他们做我们的百姓,而不是让他们做我们的奴隶。
还是那句话,只要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何愁大事不成?”
说到这里,朱楩不禁有些担心的看向侯大苟与李景隆。
尤其是李景隆那小子。
经过之前藏地的试练,李景隆算是得到了朱楩的初步认可,毕竟是李文忠的儿子,得到了李文忠的真传,倒也没那么差劲。
话说回来了,既然这样,这小子在历史上的靖难之役,怎么打出那么臭的战绩?
恐怕唯一能说得过去的,就是李景隆是个二五仔,其实他早就是朱棣的人了,否则但凡李景隆成为主帅后,哪怕有一点失误,哪怕他毫无作为,朱棣都死了。
恰恰是李景隆的一番骚操作,朱棣才从不可能赢的局面,最后孤军深入一路打到应天,更是他李景隆亲自开门迎接朱棣入城的。
你品,你细细品。
所以李景隆绝不是无能的二世祖,恰恰相反的是,他有点本事。
可是这一次要做的,偏偏是要一个曾经的二世祖走到民间百姓当中,去亲力亲为,乃至可以说是去讨好百姓,他能做到吗?
朱楩倒是不担心侯大苟,这小子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才,也算是自己不挂名的弟子,以前侯大苟的手段就是跟他学的。
侯大苟知道该怎么做,怕就怕李景隆到时候不听话。
所以之后还得找他单独交代几句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