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例之旁,又配了些诗句。
王昌眼神一掠,见到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他连忙看下一页,又见到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大金入主中原以后,颇得儒生效力。
在华夷之辨上头,遵循的乃是北地儒门领袖赵秉文所言:“春秋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所以平时对什么胡、狄、夷等字句并不避讳。
可王昌总觉得,眼前这几句仿佛有所指,连忙再翻几页。
这回所见,倒不提“胡”
字了,选的乃是陈思王的白马篇中几句:“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王昌干笑两声,哗啦啦直接翻过十余页。
到教材的第二部分,乃是简单的数算,全都用军旅中事来举例,比如点兵、核粮、判断箭矢的余量、计算人马抵达某个定点的时间等等。
这里头,古怪符号就更多了。
换了常人,可能一点都看不懂。
王昌虽然文学平平,在术数上真有几分本事。
他略一凝神,便猜测出其中左右交错的两道斜杠,代表了术数中的“天元”
;再看其中的运算过程,虽说不及精微的太、元,却有独出机杼的长处,较通常拿算筹排布的方法,要便捷很多!
郭宁,区区一个边疆正军而已,怎能有此见识?
王昌再往后翻几页,纸上的图画更多,字也更密集,讲的竟赫然是国朝、南朝宋国、西夏、大理等地的风土人情、逸闻掌故。
那些异国之事,王昌是不懂的,于是便拈起讲述大金的那几页,只一着眼,便见到了当年女真大军南下攻掠屠戮的经过,乃至与宋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厮杀,见到了各路统军司、招讨司的分布、沿革。
再看其中提到大金各路的风土,及至山川、河流、形胜之所的概述,竟与王昌少年时游历所见,一般无二!
王昌不再继续看下去。
他猛地把字纸阖拢到一处,脸色变了变。
很明白的,郭宁在河北就学的高克忠高先生,真正是隐世的大贤!
如此大贤,竟无端死于乱世兵匪之手,自令人太息涕零。
而以郭宁的虓虎之勇、英奇之略,再加上大贤传授的眼光见识,岂止如虎添翼?在这样的世道里,此人能做出什么样的事来?
想到这里,垂眼再看,那纸上一个个拙劣的字迹,竟也如刀枪剑戟挥舞,凛然之气逼人!
“郭郎君……”
王昌举了举手里的字纸。
“先生有什么指教?”
“若蒙郎君不弃,今晚你和少年们讲述的时候,我也想列席旁听,可以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四九城大杂院,孩子老婆热炕头。大锅菜小锅台,煎炒烹炸煮炖焖。何雨穿越成为了何雨柱,从一个工厂食堂的厨子,成为四九城的厨神。与老婆文丽,风风雨雨走过五十年的四季变换。...
建个群,全订粉丝群131341657来时无迹去无踪,大唐贞观寄此身。漫随贫富皆欢乐,混作长安一痴人。...
一朝穿越,堂堂鬼医特工成红杏出墙却不知奸夫是谁的弃妃被赶出家门在荒郊野外生子。无所谓,娃都生了就养着吧。三年后,听闻爷爷病危,她携子强势归来,惊艳天下。不能修炼的废材她一招制胜。庶出兄妹作恶让你...
一对一宠文,高甜撒糖宋一然来到七零年代,成了一枚放牛倌。在这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里,她忙得不亦乐乎这是一本撒狗粮,揍渣渣,高甜有笑点的书,希望大家喜欢。虽然是新人,但坑品有保证...
十七年后,他拖着残垣断壁般的身躯低调地回归华夏,就如同一个漂泊浪子一头扎进了母亲的怀抱,大家都很面子的叫他一声叶哥,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从这里开启完本作品重生最强特种兵250万字,人品保证,...
自从江影帝搬了家,离奇的事情就发生了。他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在别的地方醒过来。第一次是在隔壁小区的垃圾箱旁边,身着花裤衩的江然一脸茫然的看着对他拍照的路人,以为自己是在做梦。直到早起的买菜大妈捏了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