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由梁孝王、皇门贵族与社会名流等上层人士组成的高端聚会。
东汉末年时,又有曹操三父子的“邺下雅集”
,这是政治人物和文人交混的聚会。
魏晋以后,文人规模展壮大起来,休闲式的聚会就增多了,这时候出现的最着名的就是王羲之组织的那次兰亭雅集了,这是一次真正的为后世所千古传诵的集会。
事实上,白居易是想组织“九老会”
的,因为九是最大的阳数。
参加聚会的也确实是九个人,但有两位年纪不到七十岁,只能以“七老会”
命名,白居易绝不掺假。
白居易写《胡吉郑刘卢张六贤多年寿予亦次焉偶于敝居合成尚齿之会七老相顾既醉且欢静而思之此会稀有因成七言六韵以纪之传好事者》一诗说:
“七人五百七十岁,拖紫纾朱垂白须。
手里无金莫嗟叹,尊中有酒且欢娱。
诗吟两句神还王,酒饮三杯气尚粗。
嵬峨狂歌教婢拍,婆娑醉舞遣孙扶。
天年高过二疏傅,人数多于四皓图。
除却三山五天竺,人间此会更应无。”
“七”
终究没有“九”
好。
为了不让人生留下遗憾,没过几个月,白居易又拉来了两位七十岁以上的老同志,再度组织了一场货真价实的“九老会”
。
白居易亲自组织的这两次聚会,以诗文酒会的形式,使与会的老人们有歌听、有舞看、有酒喝。
白居易号召老人们能歌则歌,能舞则舞,还要求每位老人都要写诗。
同时,白居易还请来画师为老人们“写真”
,在每位老人画像上题上他们的诗文。
九位志趣相投的耆老集结,远离世俗,寄情于山水,成就一段为后人所仰慕倾叹的‘香山九老会’。
他们在香山“尚齿宴”
上饮酒品茗,轮流赋诗,事后结诗集。
这些老诗人真可谓安贫乐道、潇洒自若之极。
白居易晚年给家人写了一类似“人生总结”
的诗《自咏老身示诸家属》:
“寿及七十五,俸沾五十千。
夫妻偕老日,甥侄聚居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