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小说

第七章 莫愁前路无知己(第2页)

正因为如此,其边塞诗真正做到言之有物。

诗中剑气和豪气,不逊李白,还多了李白所不具备的雄气。

正如评价所云:高适写边塞,苍茫而不凄凉,赋送别,荒渺而不凄切,皆脱前人窠臼,开一代诗风,其诗又以厚重深沉着称,擅长古风,所写边塞诗在冰寒之中包含着热力,在荒凉之中蕴涵着活力,是边塞诗派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如果给高适一句话,我愿意这样说:“武彰文气,诗因武雄”

(二)

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高适感慨很深,因此写下他的“第一大篇”

《燕歌行》。

它成为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实非偶然。

开元十五年(),高适曾北上蓟门。

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蓟中作》)。

可见高适对东北边塞的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

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

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

(《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

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

“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

(《旧唐书·张守珪传》)。

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

最着名的一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全诗共句,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第一段写出师,“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第二段写战斗过程,“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第三段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

第四段写战斗的结局,“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长诗最后,高适出这样呼唤:“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三)

公元年,一支唐朝军队突入围攻睢阳的叛军敌营,与之展开激战,解救睢阳之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