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小说

第12章 前度刘郎今又来(第3页)

这诗,既是回到京城的喜悦,更是对那些当年排挤他的人深深的嘲笑和鄙视。

千年之后,通过这诗,我们依然仿佛能看到刘禹锡的眼神,那对排挤他的人的轻蔑眼神:

“有本事再来贬我一次啊!”

(二)

在唐代的着名诗人中,绝大多数人喜爱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杜牧更甚于刘禹锡。

原因很多条,最重要的一条,恐怕是刘禹锡太傲,容易得罪人,有时还太偏执,不像白居易那样随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同时又不失正直。

他全凭自己的才学赢得了在朝中和文人圈子里的地位,个性与柳宗元相近,但恐怕还要犟一些。

《旧唐书·刘禹锡传》说他“既任喜怒凌人,京师人士不敢指其名”

,又说他“恃才褊心”

,这都是指他恃才任性、疾恶如仇和盛气凌人的一面而言的。

不过,说刘禹锡“恃才”

,也没冤枉他,因为他性格中的确有恃才自傲的地方;但说他“褊心”

,却似乎有点冤枉了他,因为他毕竟与弹劾过他的政敌窦群重归于好,晚年又与白居易诗词唱和,趣味相

投,如果他心胸狭隘,就很难做到这些,也很难与白居易如此交好。

也许正是由于他这种倔强固执、不轻易服输的诗人个性,才使他一生“久落魄”

,长期贬谪为外官,被朝廷抛掷于巴山楚水、南蛮荒凉之地达二十三年之久。

但是,诗豪就是诗豪,刘郎就是刘郎,刘禹锡一路被贬一路歌,在命运的重重打击之下,却仍能吟唱出极富豪迈气质的诗篇。

和很多着名诗人文人一样,刘禹锡也是年少得意、名动京城。

十九岁的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名播士林。

二十一岁的刘禹锡进士及第,春风得意。

前途本一片光明,却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三十三岁的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朗州即今湖南常德,也就是后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说的“巴山楚水凄凉地”

而立之年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刘禹锡却仕途不顺,遭此打击。

一般人也许就一蹶不振了,但刘禹锡并没有,路上还写下这《秋词》,告诉世人他并没有萎靡不振,依旧元气满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回看刘禹锡这一生,可谓是一生不得志。

但是他从未后悔,开开心心的活到了古稀之年。

他一生都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信念。

正如他在《浪淘沙》中所言的: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