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傅不朝悬组绶,尚平无累毕婚姻。
人言世事何时了,我是人间事了人。”
白居易一幅如释重负的样子。
可是不久,他才反过味来,事情哪有这么简单?这是李德裕故意整治他的一种手段罢了。
朝廷的诏书仅同意白居易辞职,却迟迟没有同意他致仕退休。
按照唐朝制度,官员致仕后按月放“半俸”
,因此要明确是以何种官职致仕,才能办理致仕手续。
此时,白居易的太子少傅职务已被免去,却没有任命新的职务,没有职务就没有俸禄,因此白居易实际上处于了“失业”
状态。
亲友都很担心他,白居易有感而,写下《官俸初罢亲故见忧以诗喻之》诗:
“七年为少傅,品高俸不薄。
乘轩已多惭,况是一病鹤。
又及悬车岁,筋力转衰弱。
岂以贫是忧,尚为名所缚。
今春始病免,缨组初摆落。
蜩甲有何知,云心无所着。
囷中残旧谷,可备岁饥恶。
园中多新蔬,未至食藜藿。
不求安师卜,不问陈生药。
但对丘中琴,时开池上酌。
信风舟不系,掉尾鱼方乐。
亲友不我知,而忧我寂寞。”
虽然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豁达开朗的情绪,但“亲故见忧”
这一事实,客观上也透露了白居易在无俸禄可领的尴尬和拮据。
这时,着名的“会昌法难”
已经拉开帷幕。
会昌元年六月庆阳节,刚做上皇帝不久的唐武宗李炎设斋请僧人、道士,只赐给道士紫衣,并下令僧人不得穿着。
一个明确的信号已经出:“新皇上并不喜欢佛法。”
很快,在武宗为帝的短短六年时间里,一个接一个的对僧人们难的敕令签署、布。
灾难一个接一个地降临到佛教徒头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