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梦华录》更是作者孟元老经历靖康之乱,于晚年追忆汴京盛事所著,故此书名为梦。”
徽宗朝的张择端还是在学画的少年人,听说自己将来会完成一幅后世誉为国宝的名画心里本是很激动,可听到大宋日后的结局,自己还要经历破国之祸,心中又是说不出的茫然。
高宗朝的张择端早已完成《清明上河图》,当初他献画的君王宋徽宗如今已是金人的昏德公。
回想曾经的汴京城,忆起城破国亡之痛,张择端潸然泪下。
因着天幕揭破,怕引起更大的民乱,眼下宋高宗暂时不敢迫害岳飞等力主北伐的将军。
不晓得此番之后,大宋还有没有重回故都的机会。
大宋有那么多名将,是有实力北伐收复故都的,怕只怕朝中昏君奸佞作祟破坏北伐大势啊!
“《东京梦华录》描绘的是在现实中已经失去,只能在作者梦中重游的故都。
北宋灭亡后,流亡之人做着重回古都的梦,将士们浴血沙场想要回到曾经的故都。
可统治者已然是直将杭州作汴州,他们忘却了故都,也不许天下人缅怀故都。”
“宋人是有机会北伐重回故都的,岳飞、韩世忠、辛弃疾哪个都是满腹才能,随便一人配上一位明君,北伐就不再是梦。
大宋甚至不需要如秦皇汉武太宗那样的盖世豪杰,只需一个如平庸如刘禅只要不给北伐将士扯后腿的君主就足够了。”
“蜀汉北伐失利是先天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而南宋北伐失利,仅因昏君奸臣,只需废掉一个昏君就可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听到蜀汉北伐先天不足,诸葛亮叹了口气。
相较于曹魏、孙吴,蜀汉的资源太贫瘠了。
天下十分,魏得其七,吴得其二,蜀仅得其一,蜀国总人口都没过一百万。
可诸葛亮又不得不北伐,北伐除了复兴汉室的执念,更是怕坐以待毙。
然听了天幕之后,诸葛亮开始改变了原本迫切的想法,想要换一条路走。
不在执着于大举北伐,开始专注培养蜀国后续人才。
面对蜀国劣势,或许逐步蚕食试着往西南发展,将更多精力放在教化西南百姓,发展西南静更适合。
曹魏虽然得天下七分,揽尽人才,同样也接收了天下所有糜烂的世家贵胄。
若曹氏果真都是那般短命,很难镇住这些世家,而曹魏即便除掉司马家又如何肯定没有另一个与司马家那样的恶心世家来取代?
蜀汉若据天险而守,积蓄力量,熬过曹魏的兴盛时期,或许就能够等来几回。
然前提是蜀汉的后继者不能如那曹魏的后继者司马家一样糜烂。
这个计划或许漫长,但若成功或许能改变五胡乱华的悲剧。
诸葛亮正琢磨着蜀国的长期发展计划,刘禅忽然惊讶道:“相父,那赵宋的皇帝竟然都不如我哎!”
诸葛亮欲言又止:陛下哎,比烂这种事没有必要啊!
&n-->>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