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观历次进贡表文云:“凡本国人到中国贸易,均蒙大皇帝一体公平恩待”
等语。
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柔远绥怀,倍加优待。
贸易之利,垂二百年。
该国所有以富庶称者,赖有此也。
唯是通商已久,众夷良莠不齐,遂有夹带,诱惑华民,以致毒流各省者。
似此但知利己,不顾害人,乃天理不容,人情所共愤。
大皇帝闻而震怒。
特遣本大臣来至广东,与本总督部堂巡抚部院,会同查办。
凡内地民人贩食者,皆应处死。
若追究夷人历年贩卖之罪,则其贻害深而攫利重,本为法所当诛。
惟念众夷尚知悔罪乞诚,将泵船二万二百八十三箱,由领事义律,禀请缴收,全行毁化。
叠经本大臣等据实具奏。
幸蒙大皇帝格外施恩,以自首者,情尚可愿,故宽免罪。
再犯者法难屡贷,立定新章。
谅贵国王向化倾心,定能谕令众夷,兢兢奉法;但必晓以利害,乃知法度断不可以不懔遵也。
();() 查该国距内地六七万里,而夷船争来贸易者,为获利之厚故耳。
以中国之利利外夷,是夷人所获之厚利,皆从华民分去。
岂有反以毒物害华民之理。
即夷人未必有心为害,而贪利之极,不顾害人,试问天良安在?闻该国禁食甚严,是固明知之为害也。
既不使为害于该国,则他国尚不可移害,况中国乎?
中国所行于外国者,无一非利人之物:利于食,利于用,并利于转卖,皆利也。
中国曾有一物危害外国否?况如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中国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则夷人何以为生?又外国之呢羽、哔叽,非得中国丝斤不能成织,若中国也靳其利,夷人何利可图?其余食物自糖料姜桂而外,用物自绸缎、瓷器而外,外国所必需者,曷可胜数。
而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好玩,可有可无,既非中国之需,何难闭关绝市!
乃于茶丝诸货,悉任其贩运流通,绝不靳惜,无他,利于天下公之也。
该国带去内地货物,不特自资食用,且得以分售各国,获利三倍。
即不卖,而其三倍之利自在。
何忍更以害人之物,恣无厌之求乎?设使别国有人贩卖至英国,诱人买食,当亦贵国王所深恶而痛绝之也。
向闻贵国王存心仁厚,自不肯以已所不欲者,施之于人。
并闻来粤之船,皆经颁给条约,有不许携带禁物之语。
是贵国王之政令本属严明。
只因商船众多,前此或未加察。
今行文照会,明知禁令之严,定必使之不敢再犯。
且闻贵国王所邻之兰顿,及嘶葛兰等处,本皆不产。
惟所辖印度地方,连山栽种,开池制造。
累月经年,以厚其毒。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