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一点,《红楼梦》中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情节:
小丫头道:“回来说晴雯姐姐直着脖子叫了一夜,今日早起就闭了眼,住了口,世事不知,也出不得一声儿,只有倒气的分儿了。”
宝玉忙道:“一夜叫的是谁?”
小丫头子说:“一夜叫的是娘。”
宝玉拭泪道:“还叫谁?”
小丫头子道:“没有听见叫别人了。”
宝玉道:“你糊涂,想必没有听真。”
晴雯死前叫了一晚上的“娘”
,这是红楼梦;
假如写晴雯死前叫了一晚上的“宝玉”
,这是三流言情网文。
作为对比,高鹗续写的黛玉之死: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
宝玉!
你好——”
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
这就是高鹗和曹雪芹之间的差距。
像我这种高考时候语文扣分比其他几科加起来还多的人,自然不可能写出什么名著,但好歹也是有点追求的。
我不想滥用“作者的权力”
。
什么叫滥用作者的权力?就是作家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根据读者的喜好,想当然地安排情节;想当然地塑造人物性格和行为;想当然地安排人物的人生轨迹和命运。
这样的网文太多了,甚至经典的小说也不能免俗。
比如,《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
罗贯中因为他对诸葛亮的偏爱,就把诸葛亮写“假”
了。
通常认为,作家对自己笔下的人物有绝对的控制权,他爱怎么写就怎么写。
但是,一个有点追求的作家在写作的过程中,会逐渐失去对笔下人物的控制:写着写着,他笔下的人物有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作者再也无法控制笔下人物的人生轨迹和命运走向,而只能顺其自然地把故事写下去。
换句话说,这时候作家笔下的人物有了自己的生命,他活他的,作家反而只成了一个记录者。
我这本书也出现了一些类似的情况:在我原本的故事大纲里面,其实没有坎雷萨德·埃伯洛克加入诅咒神教这回事,也没有考虑过阿尔萨斯干涉暴风王国内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