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齐声附和。
赵诩从袖中抽出一份条陈,“这是我与崔静笏相商,最后以裴隽之名递上去的折子,诸公不妨,心里也好有些数。”
众人传阅了一番,堂内一阵死寂。
原因无他,赵诩这个折子实在是过于冒险了些中省、门下省、尚省分立,进一步明晰职权,尚省不再统辖六部,六部划归中省,各州县由门下遥领;凡入门下省,必须为没有爵位的科举进士,且须为各州县年富力强的能吏,由吏部推举,皇帝首肯;尚省掌管机要,签发诏令,封驳议政,入尚者必有爵位,同时必有功名,换言之,入尚省,必须只能是贵家子弟由科举入仕,不得荫封;中省则兼而有之,选贤任能,不计出身。
监察百官的御史台、掌管军政的枢密院、遴选栽培年轻官吏学子的翰林院及太学由皇帝直接掌控,当然,还有不可与外人言说的丽竞门。
按照赵诩的这个章程,士族实际上的特权已被剥夺殆尽,唯有尚省,毕竟这些带有爵位取得功名的官吏可以是宗室,可以是勋贵,也可以是士族。
这无异于将原先士族的特权至少一分为三。
崔氏家主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既给天下寒门做了个样子,又卖了人情给宗室和勋贵,这倒是颇有些像当年文正公推士庶
合流的情景。
只是,若是陛下坚持要全部唯才是举,不计出身呢”
“更何况,这样岂不是明目张胆地结党么”
郑氏插言道。
赵诩目光从他们身上扫过,那目光十分和善,不带半点威权,可偏偏所有人都感到战栗,纷纷垂下头去,“诸位世伯说的不错,可你们有没有想过,对一个君主而言,他是愿意群臣互相制衡,最终唯他命是从,还是如邓党般连成一片、一团和气呢”
众人先是如醍醐灌顶,紧接着再赵诩的眼神都充满了几分敬畏。
这一月以来,赵诩温润端方,更对他们恪守子侄礼,又多议论士族之事,让他们险些忘了,赵诩不仅仅是出身士族的尚令,更是跟着乳臭未干的小王爷一路从穷乡僻壤的肃州荡平九州、杀回帝京,与皇帝并肩共治的结发原配
他根本不需去揣摩圣心,因为他便代表了圣意圣心,甚至足以影响圣意圣心
“我等日后一定命子孙苦读诗,定要在科举中力压宗室勋贵,让尚、中二省皆是我士族子弟”
“河东士族六百年,定不能在我等手中葬送”
赵诩笑了笑,就见韩十四慌慌张张地进来,身后还跟着其余士族家主的仆从。
“怎么了”
赵诩对他的失态有些不悦,又见他吞吞吐吐,便道“此处并无旁人,若无中枢与宫闱秘事,你便直说了吧。”
,,,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